[发明专利]阳离子化当归多糖纳米粒基因传递系统及其制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3603.0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4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发明(设计)人: | 徐希明;王淼;余江南;邓纹纹;曹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5/63 | 分类号: | C12N15/63;B82Y5/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32207 | 代理人: | 黄嘉栋 |
地址: | 212013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阳离子 当归 多糖 纳米 基因 传递 系统 及其 制法 | ||
1.一种阳离子化当归多糖纳米粒基因传递系统,其特征是:它是一种用胺类化合物修饰的当归多糖结合DNA质粒的基因传递系统,当归多糖的分子量分布为30~50KD和80~100KD,其中按质量比计, 阳离子化当归多糖:DNA质粒=1~200:1,阳离子化当归多糖-DNA质粒纳米复合物的粒径为21-77nm,所述的胺类化合物为精胺、乙二胺或数均分子量为600Da-2000Da的聚乙烯亚胺。
2.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所述的阳离子化当归多糖纳米粒基因传递系统的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阳离子化当归多糖的制备:
A. 聚乙烯亚胺修饰的阳离子化当归多糖的制备:
取0.1~1g精制的当归多糖,溶于5~20ml磷酸盐缓冲液(pH=7);将活化羟基的连接剂溶解于5ml二氯甲烷中,所述的活化羟基的连接剂可以是N,N’-羰基二咪唑、苯并三唑碳酸酯、羰基咪唑、N,N’-二琥珀酰亚胺基硫酸酯中的任一种,在氮气的保护下,首先在多糖液中加入催化剂三乙胺,再将活化羟基的连接剂的二氯甲烷溶液缓慢加入多糖溶液中,匀速搅拌,在20~100min内加完,加完之后,室温反应90~150min,获得活化的多糖溶液;将数均分子量为600Da-2000Da的聚乙烯亚胺(PEI)溶于1-20ml磷酸盐缓冲液中,多糖与聚乙烯亚胺的质量比为0.5~4:1,加入催化剂三乙胺,在避光、氮气保护、室温条件下缓慢加入到活化的多糖溶液中,在90~150min内加完,避光、室温下反应10h,整个反应在匀速搅拌下进行;反应完成之后的溶液经透析(截取分子量>3500Da)、冻干之后,得到PEI 修饰的当归多糖;
B.精胺或乙二胺修饰的阳离子化的当归多糖的制备:
(1)氧化当归多糖的制备:
取0.2~1g精制的当归多糖,溶解于20~100ml双蒸水中,加入KIO4,KIO4与多糖中单糖单位的摩尔比为:0.5~5:1,迅速放到暗室,磁力搅拌,室温反应72h;反应液加入1~20ml 乙二醇终止反应,按前述条件继续反应30min;将反应液装入透析袋(截取分子量>3500Da),在双蒸水中透析48h;透析液冻干,得到氧化当归多糖0.1~1.5g;
(2)精胺修饰的阳离子化当归多糖的制备:
称取0.1~0.5g 氧化当归多糖,溶解于10~50ml 双蒸水中;称取精胺溶解于5ml的硼酸盐缓冲液(pH=9),精胺与氧化多糖的醛基的摩尔比为0.5~5:1;将含有精胺的硼酸盐溶液缓慢加入到当归多糖溶液中,同时进行磁力搅拌;加完之后,磁力搅拌,室温反应24h;然后,向反应液中加入0.1~1g 硼氢化钠,相同条件下继续反应48h;再向反应液中加入0.1~1g 硼氢化钠,加入硼氢化钠的总质量与氧化多糖的质量之比为:0.5~4:1,相同条件下继续反应24h;将反应液装入透析袋(截取分子量>3500Da),在双蒸水中透析48h;透析液冻干,得到精胺修饰的阳离子化当归多糖0.1~0.8g;
(3)乙二胺修饰的阳离子化当归多糖的制备:
称取0.1~0.5g 氧化当归多糖,溶解于10~30ml 双蒸水中;称乙二胺溶解于5ml的硼酸盐缓冲液(pH=9),乙二胺与氧化多糖的醛基的摩尔比为0.5~5:1;将含有乙二胺的硼酸盐溶液缓慢滴加入当归多糖溶液中,同时进行磁力搅拌;加完之后,磁力搅拌,室温反应24h;之后,向反应液中加入0.1~1.0g 硼氢化钠,相同条件下继续反应48h;再向反应液中加入0.1~1.0g 硼氢化钠,加入硼氢化钠的总质量与氧化多糖的质量之比为:0.5~4:1,相同条件下继续反应24h;将反应液装入透析袋(截取分子量>3500Da),在双蒸水中透析48h;透析液冻干,得到乙二胺修饰的阳离子化当归多糖0.1~0.7g;
步骤3. 分别配制浓度为0.01~10mg/ml的三种阳离子化当归多糖水溶液,取10~20μl阳离子当归多糖水溶液和10~20μl 含0.1~2μg DNA质粒溶液,分别在55℃加热30~60min;立即混合,涡旋10~60s,即得到阳离子化当归多糖纳米粒基因传递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大学,未经江苏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360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粒植物种子清洗和消毒的过滤装置
- 下一篇:一种除砂器浆渣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