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转阀及应用其的回转控制回路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13601.1 | 申请日: | 201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2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先爱;潘文华;杨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德中联重科液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3/02 | 分类号: | F15B13/02;F15B11/02 |
代理公司: | 常德市长城专利事务所 43204 | 代理人: | 张启炎 |
地址: | 415002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转 应用 控制 回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压元件中的回转阀及回转控制回路,尤其涉及液压汽车起重机回转机构上回转控制的一种回转阀及应用其的回转控制回路。
背景技术
回转机构是汽车起重机的四大功能机构之一,正常情况下,回转机构在其制动缸的作用下保持制动状态,要实现正常回转的功能,必须首先打开制动器。在实际工作中要求回转启动、制动无冲击,运行平稳无抖动,特别是小开口启动时不产生抖动,在重载行驶由快速突然变为慢速时,要求平稳无异响,为达到此目的,在回转液压回路中,必须配置相关的液压元件来进行控制,以满足其功能。目前市场上为汽车起重机液压系统回转回路所配套的该类产品种类较多,如回转复合阀,回转控制阀,回转控制总成,双向缓冲阀,平衡制动阀等。但在实际应用当中,这些阀都不能很好地解决小开口抖动及重载由快变慢产生的异响,这种不平稳的缺陷,实际是制动缸的不稳定启闭所致。传统的回转阀的控制油有的直接取之于负载压力油口,受负载压力波动的影响较大,当小开口启动时,流量很小,压力波动较大,可能时而打开制动缸,时而又关闭制动缸,导致制动缸开启不稳,引起抖动;但当重载工况下,发动机由高速变成怠速(操作上是控制油门由大变小)的一瞬间,工作油的流量也随之由大变小,流入马达的油压变成了负压(此时马达实际变成了泵),控制制动缸的油压也为负,使得制动缸迅速关闭,但回转支承由于重载的惯性强行转动,导致异响;有的虽取之于油源,但主阀杆没能对控制油起很好的控制作用,也会使制动缸的启闭产生不稳定导致回转不稳。2009年9月30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了一种名称为“液压汽车起重机的回转控制总成”,申请号为200820211090.9的实用新型专利说明书,该产品通过其补油阀、阻尼塞和过载阀来减小其压力冲击,但是,随着产品动态工况精准度的不断提高,客户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现有产品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基于这种现状,急需设计一种制动缸的启闭能通过主阀杆的移动进行稳定控制,且不受压力波动影响的回转阀,以满足众多起重机械的回转控制液压回路配套所需。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传统回转阀小开口抖动和重载工况由快速变为慢速产生异响的缺陷,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工程起重机回转工况所需的各种机能,既能适应上车系统中传统结构的操纵阀控制特性,又能满足小开口不抖动以及重载时由快速变慢速不产生异响的回转阀。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回转控制回路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这种回转阀, 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主阀和控制阀,主阀包括主阀杆,控制阀包括控制 阀杆,控制阀与主阀上的阀体相连,主阀杆和控制阀杆通过连接件而相抵。
所述控制阀包括控制进油口和控制出油口,所述控制阀的控制阀杆能随主阀杆的移动而移动,从而使控制阀的控制进油口和控制出油口连通或断开。
该回转控制回路包括主阀、溢流阀、缓冲阀组、马达和制动缸,该回转控制回路由油泵供油,溢流阀设置于油泵和回转阀之间,缓冲阀并联于回转阀的主阀和马达之间的油路上,回转阀的控制阀的控制进油口和外部油源相连并由其供油,控制出油口和制动缸相通,以给制动缸供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制动缸的控制油是通过与主阀连为一体的控制阀而控制的, 即主阀杆的移动能同步带动控制阀杆移动从而使得制动缸的开启得到较好的控制。不受负载压力波动的干扰,在大小流量,轻重负载下均能实现启停运转平稳,极大地削减其动态工况下的冲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回转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回转阀的液压工作原理图。
图中,1、主阀,2、控制阀,3、螺钉,4、缓冲阀组,5、马达,6、制动缸,7、电磁阀,1a、主溢流阀,1b、过载阀,1c、过载阀,1d、电磁阀,1e、端盖,1f、螺钉,1g、阀体,1h、主阀杆,1i、压套, 2a、控制阀体,2b、定位件,2c、连接部件,2d、第一复位弹性件,2e、弹簧座,2f、控制阀杆,2g、盖板,2h、第二复位弹性件,2i、螺钉,2j、挡圈,M、马达,a1、a2、a3、a4、a5、a6、a7为主阀油腔,b1、b2、b3、b4为控制阀油腔,A、B、P、T、G、Pk、K、L、Y为油口,在图3中,RB为主溢流阀,PR1、PR2为过载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德中联重科液压有限公司,未经常德中联重科液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36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层建筑抗震基础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发热混纺纱线及其纺纱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