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隔膜及废油处理用TLCP/PPS塑料配方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13215.2 | 申请日: | 201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2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袁毅;杨洪;王旭东;朱朝宽;陈亚华;张贤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工商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81/02 | 分类号: | C08L81/02;C09K19/38;H01M2/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67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隔膜 废油 处理 tlcp pps 塑料 配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改性塑料配方,具体涉及聚苯硫醚(PPS)/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塑料合金的改性配方。
背景技术
隔膜是动力电池电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将电池正极和负极隔开,并且具有离子导电性,隔膜的性能决定了电解液的保持性和电池的内阻等,进而影响电池的容量、循环性能、充放电电流密度及电池的安全性能等关键特性,所以隔膜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了电池的综合性能。目前动力电池隔膜主要由聚烯烃材料制成,但聚烯烃材料属于非极性材料,而电池使用的电解质溶液的有机溶剂又属于高极性有机分子,因此,电解质溶液对微孔聚烯烃膜的浸润性很差,电解质溶液以自由液体状态存在于电池中,影响电池的循环性能和安全性能;聚烯烃类材料的耐热性也有限,在超过130℃或160℃时即达到软化点,使膜发生严重收缩,这会导致电池的正负极直接接触发生电池内部短路,引起电池的燃烧或爆炸,以微孔聚烯烃为隔膜的锂离子电池在实际应用中亦有发生电池自燃、爆炸等安全事故的先例;另外由于聚烯烃类材料膜的强度性能一般,较特种工程塑料膜相差较远,大大限制了动力电池容量的提升,进而限制了电动汽车等的大面积普及推广。
而在废油回收处理领域,目前基本上全部是采用外涂防腐漆的金属构件,究其原因是由于废油中含有成分复杂的酸碱性物质,处理过程又经常处于较高的温度环境中,而且还经常承受苛刻的应力,所以一般的塑料制件都难于满足此高温高强度且耐酸碱腐蚀的使用要求,就需要开发出一种具有高温高强度且易于成型加工的、耐高温酸碱腐蚀的特种工程塑料合金材料以满足此领域的使用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获得一种具高温高强度且耐高温酸碱腐蚀的特种工程塑料合金材料,以满足动力电池与废油回收处理领域的应用。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设计出一种特种工程塑料PPS与TLCP的塑料合金配方,该改性PPS/TLCP塑料合金配方如下(重量百分比):
聚苯硫醚(PPS)树脂:77.8%
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20%
极性湿润剂:2%
爽滑剂:0.2%
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为通过该改性PPS/TLCP塑料合金配方中的PPS和TLCP材料本身所具有的高温高强度性能来满足高温高强度的要求;通过该改性配方中PPS组分所具有的高温耐酸碱腐蚀性能来满足材料耐高温腐蚀的要求;通过TLCP组分的进入实现改性合金材料的原位成纤增强来提升其性能并改善成型加工工艺性。
具体实施例:
聚苯硫醚(PPS)树脂:77.8%
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20%
烷基胺环氧乙烷加成复合物:2%
含氮有机化合物:0.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工商大学,未经重庆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132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