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长型射频同轴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9972.2 | 申请日: | 2010-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6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王征亮;沈学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明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0;H01R13/52;H01R24/40;H01Q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13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长 射频 同轴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频同轴连接器,特别是用于卫星天线的高频头与天线接收信号之间连接的一种加长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同类产品是由长50毫米、外径9毫米,两端均有连接用螺纹的整体圆筒状连接套;长55毫米,连接高频头一端为插针头、另一端为2尾片对合鸭咀式结构插针尾组合成的内导体;套接于内导体上、嵌接于连接套内的绝缘套及套接于连接套两端螺纹连接处的密封圈组成。由于现有的加长型产品连接套的形状是一个细长的整体圆筒,内导体也是一根细长的组合针体,势必造成制成品各零件之间的同轴度难以达到要求,因此产品合格率仅仅为75%,不但影响了经济效益,也浪费了资源紧缺、价格趋升的有色金属材料;其次,内导体插针尾的2尾片对合鸭咀式结构,与插入的天线接收信号电缆插针之间的电气连接是通过两个点实现的,势必造成连接处回波损耗较大,0.8-2.15GHZ回波损耗RL高达-15db。
由此可见,设计一种制造难度小、产品合格率高,而又电气性能得到提高的加长型射频同轴连接器是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制造难度小、产品合格率高,而又电气性能得到提高的加长型射频同轴连接器。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加长型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有两端均有连接用螺纹的圆筒状连接套,一端为插针头、另一端为插针尾组合成的内导体,套接于内导体上、嵌接于连接套内的绝缘套及套接于连接套螺纹连接处的密封圈,其特征是连接套由螺纹后端设有环状凸起的连接头套,外径与连接头套的内腔过盈配合的连接中套,内腔被连接中套外径过盈配合的连接尾套组成;内导体由插针头,套接于插针头后端的管孔形状插针尾组成,其中插针尾颈部管壁设计有向内弧状弯曲的3片尾片;绝缘套由套接于插针头前端的绝缘头套,套接于插针头中部的2个绝缘中套,套接于插针尾的绝缘内套,后端套接于插针头后端与插针尾联结处、前端套接于绝缘内套外周的绝缘尾套组成;密封圈包括套接于连接头套外周螺纹后端与环状凸起交界处的外密封圈,嵌接于连接尾套前端内腔与绝缘尾套前端之间的内密封圈。
所述的3片尾片在插针尾管颈部内腔圆周上成中心对称分布,即相邻尾片之间的位置间隔为120弧度。
本发明实施得到的加长型射频同轴连接器经试用,与现有技术的同类产品显示了如下有益效果:
1、制造难度小、产品合格率高,还节省材料。现有技术的同类产品在制造时必须采用长55毫米、外径15毫米的六角金属棒,加工深度55毫米的通孔,而本发明在实施中需要的外径15毫米六角金属棒缩短为12毫米,其余只需外径10毫米的普通金属棒,通孔加工深度均在30毫米之内,装配后的同轴度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但制造难度明显降低,产品合格率由现有技术的75%提高到95%,而且节省材料15%以上。
2、电气性能得到提高。内导体与插入的天线接收信号电缆的插针之间的电气连接部位,本发明采用管孔形状的插针尾,而且颈部管壁设计有向内弧状弯曲的3片尾片,高频信号的过流面是3条接触线;而现有技术的同类产品是采用2尾片对合鸭咀式结构,高频信号的过流面是2个接触点。因此,0.8-2.15GHZ回波损耗RL由现有技术的-15db下降到本发明的-22db。
附图说明
图1为符合本发明主题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内导体插针尾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A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将本发明的实施细节说明如下:
如图1、2所示,一种加长型射频同轴连接器,设计有两端均有连接用螺纹的圆筒状连接套1,一端为插针头、另一端为插针尾组合成的内导体2,套接于内导体上、嵌接于连接套内的绝缘套3及套接于连接套螺纹连接处的密封圈4,其特征是
——连接套由螺纹后端设有环状凸起的连接头套31,外径与连接头套的内腔过盈配合的连接中套32,内腔被连接中套外径过盈配合的连接尾套33组成;
——内导体由插针头21,套接于插针头后端的管孔形状插针尾22组成,其中插针尾颈部管壁设计有向内弧状弯曲的3片尾片221;
——绝缘套由套接于插针头前端的绝缘头套31,套接于插针头中部的2个绝缘中套32,套接于插针尾的绝缘内套33,后端套接于插针头后端与插针尾联结处、前端套接于绝缘内套外周的绝缘尾套34组成;
——密封圈包括套接于连接头套外周螺纹后端与环状凸起交界处的外密封圈41,嵌接于连接尾套前端内腔与绝缘尾套前端之间的内密封圈4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明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明联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99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