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逆流式机力通风海水冷却塔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9477.1 | 申请日: | 201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625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18 |
发明(设计)人: | 侯纯扬;武杰;张连强;尹建华;樊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8C1/02 | 分类号: | F28C1/02;F28F19/02;F28F21/0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杜文茹 |
地址: | 30019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逆流 式机力 通风 海水 冷却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水冷却塔。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海水循环冷却系统的逆流式机力通风海水冷却塔。
背景技术
开发利用海水代替淡水作为工业用水、特别是作为工业冷却用水——海水循环冷却等海水直接利用技术,是解决我国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淡水资源短缺矛盾的重要途径。
逆流式机力通风海水冷却塔是海水循环冷却系统中的关键设备。由于海水含盐量高,腐蚀性远高于淡水,逆流式机力通风海水冷却塔的设计与淡水冷却塔设计相比,需充分考虑塔体结构材料、收水器、配水系统、风机、紧固件等的耐海水腐蚀性能;考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逆流式机力通风海水冷却塔的飘水率需远低于淡水;同时浓缩海水的物理特性对热传导的影响亦不同于淡水,浓缩海水的蒸汽压、比热、密度等因素导致海水的冷却能力低于淡水。所以说,机力通风海水冷却塔的技术关键是耐海水腐蚀、有效地防止盐沉积和盐雾飞溅,以及良好的热力性能。
目前,常用的机力通风海水冷却塔主要是参照淡水冷却塔设计,主要存在塔体结构设计笨拙、单侧进水配水不均匀、进风口飘水控制不理想等问题。如国内外大型逆流式机力通风冷却塔一般采用单侧进水,进水始端淋水密度偏大,末端偏小。因阻力平衡原因,淋水密度大处风速小,淋水密度小处风速大,导致冷却塔两侧气水比λ值进一步偏离设计气水比λ设,影响塔的冷却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结构设计简洁,采用中央配水系统、剪力墙结构的逆流式机力通风海水冷却塔。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逆流式机力通风海水冷却塔,包括有剪力墙式塔体,所述的剪力墙式塔体的顶部形成有出风口,下部两侧形成有进风口,所述剪力墙式塔体顶部的出风口上连接有风筒,在所述的剪力墙式塔体内的中部设置有中空的中央竖井,所述的中央竖井的下部开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连接进水管;所述的风筒内设置有风机,所述的风机的电机固定在中央竖井的顶部;所述的剪力墙式塔体内的底部为集水池,所述中央竖井的底部固定在集水池的底面,顶部设计有十字大梁,十字大梁与剪力墙式塔体的顶部整体浇筑,由集水池向上依次设置有用于冷却水的淋水填料层、配水系统层、横梁和收水器层,所述的配水系统层吊装于横梁上,并与中央竖井连通,用于将中央竖井内的海水分散到淋水填料层上;所述的集水池底部设置有出水口。
所述的剪力墙式塔体内设置有用于支撑横梁的支撑柱。
所述的剪力墙式塔体位于进风口的上端一体形成有向里侧折弯的顶页,所述的集水池顶部位于两侧进风口的下端一体形成有向外侧折弯的收水檐。
所述的收水器层采用由PVC材质制作的复合片体收水器,形成复合梯形波,飘水率控制在循环量的0.002%以下。
所述的集水池的内壁、支撑柱和剪力墙式塔体涂刷海洋工程防腐涂料。
本发明的逆流式机力通风海水冷却塔,具有如下特点:
(1)剪力墙结构设计
新型逆流式机力通风海水冷却塔的钢筋砼墙板采用剪力墙结构,密封可靠,不渗、不漏。同时,塔内结构简洁,设计有淋水填料和收水器两个平面,配水系统采用吊装形式。
(2)中央配水系统设计
所述逆流式机力通风海水冷却塔采用带有中央配水,其配水特点是塔中央淋水密度大,四周淋水密度小。而风速分布,实验证明,也是中央风速大,四周稍小。这样,淋水密度分布和配风分布完全一致,保证填料上每一点气水比λ值都接近设计气水比λ设。
(3)进风口顶页结构设计
为了解决进风口溅水问题,同时不破坏塔体内空气动力学特性,所述逆流式机力通风海水冷却塔采用顶页设计技术,采用砼结构,与剪力墙浇筑成一体。
(4)防腐设计
所述塔型考虑到海水腐蚀性,在塔体结构方面采用高性能混凝土加涂刷海洋防腐涂料设计,冷却塔塔芯构件采用耐海水材质设计。
本发明的逆流式机力通风海水冷却塔由一格、两格为基本单元,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可组成三格、四格及其以上多格形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
1:风筒 2:风机
3:出风口 4:中央竖井
5:剪力墙式塔体 6:收水器层
7:配水系统层 8:淋水填料层
9:顶页 10:收水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未经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94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