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防治多种细菌性病害的生防菌株4AT8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608662.9 | 申请日: | 2010-1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541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8-17 |
| 发明(设计)人: | 郭坚华;陈云;严芳;杨明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02;A01P3/00;C12R1/39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素卿 |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治 多种 细菌性 病害 菌株 at8 | ||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治多种细菌性病害的生防菌株4AT8,属于农作物防病治病领域,专用于蔬果类多种细菌性病害的无公害防治。
二、背景技术
细菌性病害是不同于真菌性病害的另一类植物病害,在温室蔬菜作物上发生极为普遍。而且几乎全为土传性病害,在防治上应严格实行土传病害的综合防治措施。但是,又不同于土传真菌性病害,植株一旦染病,多是整株感染,且病情发展迅速,会很快死亡。在茄科植物上通常发生的有:番茄青枯病,番茄溃疡病、番茄软腐病、番茄疮痂病、辣(甜椒)青枯病、辣(甜椒)软腐病、辣(甜椒)疮痂病、茄子青枯病等;黄瓜的细菌性果斑病等是瓜果类作物上较常发现的一类病害;水稻白叶枯、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等也是影响粮食产量质量的重要病害。
属于世界性病害之一的茄科作物青枯病,是由Ralstonia solancearium引起的细菌性枯萎病,该病多在结果期开始发病,发病初期白天萎蔫,夜晚恢复,2-3天后,不再恢复,枯萎死亡,但植株仍保持绿色;发病植株的茎基部维管束变褐,用手挤压,有乳白色粘液渗出。该病菌可危害50多科300多种植物。一般以番茄、马铃薯、芝麻、花生、大豆、辣椒等茄科蔬菜以及烟草、香蕉等经济作物受害较重。随着新寄主的发现,以及气温转暖等因素,青枯病发生越来越普遍,并且日趋严重,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经济损失不少于120亿元。
番茄溃疡病也是比较常见的细菌病害之一,多为整株染病,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片向上纵卷,凋萎下垂,部分植株出现萎蔫现象,发病后期,病叶叶缘枯黄,叶脉间变黄,全叶变褐枯萎,但不脱落;而且会导致茎部出现狭长条斑,后期病斑开裂;还会产生大量气生根,茎干髓部中空腐烂,散发出臭味,严重时植株枯死。番茄溃疡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自1985年在北京市发现后,已相继在内蒙古、山西、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自治区发生为害。严重发病的地块番茄减产达25%一75%。我国已将其列为检疫对象以防止和控制病害的发生蔓延。
瓜果类的细菌性角斑病也是温室棚栽条件下发病比较严重的病害之一,该病菌为假单胞菌,在大棚和露地黄瓜的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茎蔓和果实。叶片受害时,叶正面病斑淡褐色,背面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表面可见乳白色菌脓;果实上的病斑可向内扩展,蔓延至种子。在大棚和露地,发病都比较严重,在30~50%之间,严重时可达100%。
严重危害水稻的水稻白叶枯是由黄单胞菌属引起的细菌性病害。植物初期叶尖及边缘有黄绿色斑点,之后沿叶脉形成苍白色、黄褐色长条斑,最后变灰白色而枯死。发病株容易倒伏,会严重影响稻穗结实率。一般会使水稻减产20~30%,严重时可达50~60%。。
目前,对于细菌性病害,在化学防治上,长期以来,多用农用链霉素、可杀得、甲霜铜、DTM等。但是由于长期使用此类药品,多数细菌性病害已经对其产生了很强的抗药性,再用这类药品进行防治,效果差,已经难以控制病菌危害与发展。同时,细菌性病害,多为土传病害,具有寄主范围广,抗逆性强,难以防治等特点,在生产中,缺乏有效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而且化学农药会污染水、土壤等,破坏土壤结构,影响生态环境;直接危害非靶标的微生物,对人畜极不安全,这些因素都使得化学农药的使用得到严重的限制。因此,非化学性防治措施目前已成为防治细菌性病害的核心,而生物防治则是其中最有前途的方法。现有技术中按照本实验室的菌体保藏液方法,菌体可室温保存2~3年。
三、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当前防治植物多种细菌性病害使用化学农药污染严重,使用成本过高,并且现有技术中没有对多种细菌性病害同时具有较高防效的生防制剂等问题,提供一种防治多种细菌性病害的单一生防菌菌株及制剂,该菌剂的防效在60%以上。
技术方案
一种防治多种细菌性病害的生防菌株4AT8,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2010年 5月13 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菌种保藏号为CGMCC NO.3834。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生防菌株4AT8用于制备生防菌剂的方法,
1)将该菌株接种到LB培养液中30℃培养180rpm振荡培养,12~16小时后在超净工作台中分别取样测600nm处的OD值,测定过程中以未接菌的培养液来调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86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110kV支柱瓷套
- 下一篇:一种用于温室大棚的集水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