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10608332.X | 申请日: | 2010-12-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9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 发明(设计)人: | 三原一彦;佐佐木英孝;长谷川说;川久保贤;大竹雅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25B1/00 | 分类号: | F25B1/00;F25B49/02 |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刘建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由压缩机构、气体冷却器、节流机构以及蒸发器构成制冷剂回路且高压侧成为超临界压力的制冷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这种制冷装置中,由压缩机构、气体冷却器、节流机构等构成制冷循环,被压缩机构压缩后的制冷剂通过气体冷却器散热并通过节流机构减压,之后通过蒸发器蒸发,从而利用当时的制冷剂的蒸发来冷却周围的空气。近年来,在这种制冷装置中,因自然环境问题等而无法使用氟利昂系制冷剂。因此,开发了使用作为自然制冷剂的二氧化碳作为氟利昂制冷剂的替代品的制冷装置。公知该二氧化碳制冷剂是高低压差大的制冷剂,临界压力低且在压缩的作用下制冷剂循环的高压侧成为超临界状态。
专利文献1:日本特公平7-18602号公报
在上述制冷装置中,通常运转时,制冷剂回路的中间压区域(例如,由二次压缩元件构成的压缩机构的从第一压缩元件喷出的中间压区域)的压力比高压侧区域(上述压缩机构的从第二压缩元件喷出的高压侧区域)的压力低属于正常情况。相对于此,在起动压缩机构时,若外部温度低,则会从制冷剂回路的低压区域的压力高的状态起动,从而导致中间压区域的压力在早期就上升。此时,由于制冷剂回路的高压侧区域的制冷剂由气体冷却器冷却,因此不会立刻形成高温。因此,制冷剂回路的中间压区域的压力与高压区域的压力接近,从而不能够充分地确保中间压区域与高压区域的压差,直至制冷剂的压缩状态成为压缩不良状态。
由此,可能产生如下问题:引起压缩机构的起动不良,制冷装置的冷却能力显著降低,并且压缩机构的动力增大,制冷循环的效率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压缩机构的起动不良并能够实现稳定且高效率的运转的制冷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制冷装置,其由压缩机构、气体冷却器、节流机构、蒸发器构成制冷剂回路且高压侧成为超临界压力,所述制冷装置的特征在于,其具备:旁通回路,其连通制冷剂回路的中间压区域和低压侧区域;阀装置,其设置在该旁通回路中;控制机构,其控制该阀装置,其中,该控制机构在压缩机构从起动到上升至规定的运转频率之前利用阀装置打开旁通回路的流路。
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本发明的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制冷装置中,由压缩机构、气体冷却器、节流机构、蒸发器构成制冷剂回路且高压侧成为超临界压力,所述制冷装置具备:旁通回路,其连通制冷剂回路的中间压区域和低压侧区域;阀装置,其设置在该旁通回路中;控制机构,其控制该阀装置,其中,该控制机构在压缩机构从起动到上升至规定的运转频率之前利用阀装置打开旁通回路的流路,由此使制冷剂回路的中间压区域的制冷剂经由旁通回路流入低压侧区域,能够使中间压区域与低压侧区域的压力形成均压。
在压缩机构从起动到上升至规定的运转频率之前的压缩机构的起动阶段,无法确保规定的转矩,但该期间通过使中间压区域与低压侧区域形成均压,即使在因外部气体温度高而中间压容易变高的状况下,也能够消除中间压接近高压的不良情况。
因此,在在压缩机构起动阶段产生转矩不足的期间,能够事先避免因中间压区域的压力与高压区域的压力接近而导致的起动不良,能够实现稳定且高效率的运转。
另外,在像本发明的第二方面那样使用了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情况下,通过上述发明,能够有效改善制冷能力,能够实现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制冷装置的制冷剂回路图。
图2是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3是表示由外部气体温度和蒸发温度确定的目标高压HPT的趋势的图。
图4是制冷剂调整器的局部纵剖侧视图。
图5是制冷剂调整器的局部剖视侧视图。
符号说明:
R制冷装置
C控制装置(控制机构)
1制冷剂回路
3制冷机单元
5A、5B陈列柜单元
7、9制冷剂配管
11压缩机
12密闭容器
14电动元件
18第一旋转压缩元件
20第二旋转压缩元件
22低级侧吸入口
24低级侧喷出口
26高级侧吸入口
28高级侧喷出口
32低压压力传感器(吸入压力检测机构)
34单元入口温度传感器(入口温度检测机构)
36中间压喷出配管
38中间冷却器
42高压喷出配管
44分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83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黄曲霉毒素M1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空调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