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港机蓄缆筐吊具电缆护套橡胶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6727.6 | 申请日: | 2010-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3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江;陆云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远洋东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23/28 | 分类号: | C08L23/28;C08K13/02;C08K3/22;C08K5/11;C08K5/12;C08K3/36;C08K5/098;C08K3/34;C08K3/04;C08K5/14;C08K5/3492;H01B3/44;B29C47/9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 |
地址: | 22512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港机蓄缆筐吊具 电缆 护套 橡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缆,特别涉及一种港机蓄缆筐吊具电缆护套橡胶。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港机蓄缆筐吊具电缆护套橡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港口机械吊具的蓄缆筐由于临近海边,室外作业,风力大、环境恶劣,风向多变,电缆在此环境中会产生较大的晃动,缆芯及其外护套要不断承受一定范围的扭曲变形,而且电缆在收放时容易从蓄缆筐中脱落;为减小晃动,往往要加大电缆自身的重量,因此要求电缆护套橡胶的机械性能优越,而且耐腐蚀、耐老化,普通的电缆护套橡胶难以满足这一要求,往往使用寿命很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港机蓄缆筐吊具电缆护套橡胶,机械性能优越,而且耐腐蚀、耐老化。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港机蓄缆筐吊具电缆护套橡胶,所述护套橡胶的原料组分及重量含量如下:氯化聚乙烯352:26.5份;氧化镁:2.5~3份;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体:0.3~0.5份;石蜡:0.25~0.5份;癸二酸二异辛酯:3.5~4.0份;偏苯三酸三辛酯:2.0~2.5份;白炭黑:1.5~2.0份;三氧化二锑:1.2~1.5份;氯化石蜡70:1.2~1.5份;硬脂酸铅:0.3~0.5份;三盐:0.2~0.4份;煅烧陶土:6~8份;乙烯基三(b-甲氧基乙氧基):0.2~0.3份;高耐磨炭黑:3~4份;半补强炭黑:3~4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85~1份;三聚氰酸三烯丙酯:1~1.5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取得了以下有益效果:该护套橡胶的机械性能优越,抗张强度能达到15N/mm2以上,断裂伸长率能达到300%以上,而且耐腐蚀,抗老化性能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氯化聚乙烯352:26.5份;氧化镁:2.5份;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体:0.3份;石蜡:0.25份;癸二酸二异辛酯:3.5份;偏苯三酸三辛酯:2.0份;白炭黑:1.5份;三氧化二锑:1.2份;氯化石蜡70:1.2份;硬脂酸铅:0.3份;三盐:0.2份;煅烧陶土:6份;A-172即乙烯基三(b-甲氧基乙氧基):0.2份;高耐磨炭黑:3份;半补强炭黑:3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85份;三聚氰酸三烯丙酯:1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氯化聚乙烯352:26.5份;氧化镁:3份;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体:0.5份;石蜡:0.5份;癸二酸二异辛酯:4.0份;偏苯三酸三辛酯:2.5份;白炭黑:2.0份;三氧化二锑:1.5份;氯化石蜡70:1.5份;硬脂酸铅:0.5份;三盐:0.4份;煅烧陶土:8份;乙烯基三(b-甲氧基乙氧基):0.3份;高耐磨炭黑:4份;半补强炭黑:4份;过氧化二异丙苯:1份;三聚氰酸三烯丙酯:1.5份。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氯化聚乙烯352:26.5份;氧化镁:2.8份;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体:0.4份;石蜡:0.35份;癸二酸二异辛酯:3.7份;偏苯三酸三辛酯:2.3份;白炭黑:1.7份;三氧化二锑:1.3份;氯化石蜡70:1.4份;硬脂酸铅:0.4份;三盐:0.3份;煅烧陶土:7份;乙烯基三(b-甲氧基乙氧基):0.25份;高耐磨炭黑:3.5份;半补强炭黑:3.5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9份;三聚氰酸三烯丙酯:1.3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港机蓄缆筐吊具电缆护套橡胶的制造方法,该方法制造而成的护套橡胶,机械性能优越,而且耐腐蚀、耐老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远洋东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远洋东泽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672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