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笔记本电脑遮光屏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6601.9 | 申请日: | 2010-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6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徐子旸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广大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5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笔记本电脑 遮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脑遮光屏,尤其涉及一种可折叠的便携式笔记本电脑遮光屏,属于电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学习、生活、工作中,笔记本电脑的使用率越来越高。笔记本电脑是一种小型、可携带的个人电脑,通常重1-3公斤。其发展趋势是体积越来越小,重量越来越轻,而功能却越发强大。便携性就是笔记本相对于台式机电脑最大的优势,无论是外出工作还是外出旅游,都可以随身携带,非常的方便。其便携性和备用电源使移动办公成为可能,因此越来越受用户推崇,市场容量迅速扩展。
人们往往会在公共场所,或者是室外使用笔记本电脑进行办公。由于在室外,人们经常会遇到由于光照过于强烈而导致显示器显示的内容不够清晰,或是由于反光导致眼睛长时间受刺激而产生不适等问题,给人们正常操作电脑带来了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遮光屏,该屏幕保装置结构设计合理,能够确保人们在光照强烈的室外正常的使用电脑,且该装置携带、拆装方便,非常人性化。
本发明是一种笔记本电脑遮光屏,该遮光屏包括上屏和侧屏,所述的上屏和侧屏采用铰链连接,所述的上屏底部设置小型夹子,用于遮光屏的固定。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屏通过小型夹子固定于翻盖上方,与翻盖成90°角。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小型夹子可收藏与上屏底部,其翻转方向与主视方向相反。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小型夹子的数量可以是2-4个。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侧屏展开后与上屏成90°角。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屏的厚度为2-4mm,侧屏的厚度为1-3mm。
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的上屏和侧屏采用的遮光材料为硬塑、软胶或金属。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遮光屏,该遮光屏结构设计独特,能保证笔记本电脑在光线过于强烈的环境中正常使用,减少反射光线对眼睛的刺激,降低眼疲劳;同时,该遮光屏还具有防偷窥作用,能提高公共场所进行电脑操作时信息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笔记本电脑遮光屏的使用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笔记本电脑遮光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笔记本电脑遮光屏的侧面示意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 1、显示器翻盖,2、上屏,3、侧屏,4、小型夹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笔记本电脑遮光屏的使用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笔记本电脑遮光屏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笔记本电脑遮光屏的侧面示意图;该遮光屏包括上屏2和侧屏3,所述的上屏2和侧屏3采用铰链连接,所述的上屏1底部设置小型夹子4,用于遮光屏的固定。
本发明中提及的笔记本电脑遮光屏其上屏2通过小型夹子4固定于显示器翻盖1上方,与翻盖1成90°角;小型夹子4可收藏与上屏1底部,其翻转方向与主视方向相反,可收藏与上屏内里,小型夹子4的数量可以是2-4个。
侧屏3展开后与上屏2成90°角,使用完毕可折叠,便于收藏;上屏2的厚度为2-4mm,侧屏3的厚度为1-3mm,上屏2和侧屏3采用的遮光材料为硬塑、软胶或金属,确保了良好的遮光性能和强度。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笔记本电脑遮光屏,其特点是:该遮光屏结构设计独特,能保证笔记本电脑在光线过于强烈的环境中正常使用,减少反射光线对眼睛的刺激,降低眼疲劳;同时,该遮光屏还具有防偷窥作用,能提高公共场所进行电脑操作时信息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广大电器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广大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66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计算机总线控制系统
- 下一篇:便携式通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