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锂生产中产生废氯气生产漂白剂的装置及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5657.2 | 申请日: | 201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9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13 |
发明(设计)人: | 何卫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卫东 |
主分类号: | C01B11/06 | 分类号: | C01B11/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1121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产生 氯气 漂白剂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氯气的回收方法及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用锂生产中产生的废氯气生产漂白剂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熔融氯化物电解是制备金属锂常用方法,阳极产生氯气的回收处理一直是一件令锂金属冶炼行业头疼的事。氯气化学性质活泼,易溶于水,有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而且对金属设备或建筑物有严重的腐蚀。连续生产的锂电解产生的氯气量较大,必须尽可能的处理吸收,否则会极大地破坏环境。
现有的处理方法一般是在全密封条件下通过一个集气的装置引出电解槽中的氯气,其有效氯气含量约为7.5%,温度约为60℃,将其通入石灰中反应,然后排入地沟,这不仅造成了氯水对厂区及周围环境的污染,而且还造成了氯资源的浪费,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另外一个方面,目前,漂白麻布等物质需要大量的漂白剂,这些漂白剂需要专门购买和生产,如何将生产金属锂和漂白麻布这些工业企业结合起来,将生产金属锂产生的废氯气变成工业漂白剂,形成一个多产能结合的状态,成了一个新的研究课题。
发明下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锂生产中产生的废氯气生产漂白剂的装置及方法,以减少氯气污染,节约原氯资源。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锂生产中产生废氯气生产漂白剂的装置,包括有:氯气收集器、吸收塔、碱贮罐和搅拌槽,其中收集器安置在电解槽阳极上,收集器上端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吸收塔底部进气口,吸收塔顶部出气口连接碱贮罐进气口,搅拌槽下设置有搅拌槽,碱贮罐底部设置有出料口。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用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氯气生产漂白剂的装置,可以直接将生产金属锂产生的废氯气直接生产成含有大量次氯酸钠的漂白剂,一方面可以减少氯气污染,节约原氯资源,另一方面,又可以给漂白麻布等工业漂白提供了原料。
进一步,为了提高氯化过程氯气气压的稳定性,在吸收塔上部出气口与碱贮罐进气口间设置有氯气缓冲罐。
同时,本技术方案中,用上述装置生产漂白剂的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1)将废氯气的收集在全密封的电解槽中,在电解槽的阳极上端联结一个收集器,在1*10-3~9*10-2负压下将废氯气引出槽外;
2)在碱贮罐中配制足量的浓度为6当量的碱液,在搅拌槽下不停的搅拌;
3)将废氯气通入碱贮罐与碱液进行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体。
由于废氯气与碱液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本发明的主要原理为:CL2+2NaOH=NaCL+NaCLO+H2O反应方程式,可以分为三步:
CL2+H2O→HCL+HCLO (1)
HCL+NaOH→NaCL+H2O (2)
HCLO+NaOH→NaCLO+H2O (3)
由于碱液价格相对便宜,取材方便,而工业上用于漂白的漂白剂对其成分要求不严,在用于通常漂白中,含有NaCL对漂白的性能没有任何影响,采用这样的方法制造的漂白剂,不但解决了锂生产过程中的废氯气的环境污染问题,而且回收节约了氯资源,经济性也提高了很多,如果需要较高纯度的NaCLO,还可以将混合溶液浓缩至饱和,然后降温从溶液中析出来NaCL的方式来获得。
更进一步,作为优选方案,通过实践发现当步骤1)中的负压为1*10-2时效果最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为本发明用锂生产中产生废氯气生产漂白剂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用锂生产中产生废氯气生产漂白剂的装置,包括有:氯气收集器1、吸收塔2、碱贮罐3和搅拌槽4,其中收集器1安置在电解槽阳极上,收集器1上端出口11通过管道连接吸收塔2底部进气口21,吸收塔顶部出气口22连接氯气缓冲罐3,氯气缓冲罐3连接碱贮罐4的进气口41,碱贮罐4下设置有搅拌槽5,搅拌槽5底部设置有出料口51。
用锂生产中产生废氯气生产漂白剂的方法包括有如下步骤:
1)将废氯气的收集在全密封的电解槽中,在电解槽的阳极上端联结一个收集器,在1*10-2负压下将废氯气引出槽外;
2)在碱贮罐中配制足量的浓度为6当量的碱液,在搅拌槽下不停的搅拌;
3)将废氯气通入碱贮罐与碱液进行反应,生成次氯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液体。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卫东,未经何卫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565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