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烦扰度控制的手机用户防打扰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603465.8 | 申请日: | 201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187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06 |
发明(设计)人: | 金利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星源无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14 | 分类号: | H04W4/14;H04W24/06;H04W28/1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 代理人: | 余功勋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烦扰 控制 手机用户 打扰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手机广告、媒体传播、手机用户建模以及数据挖掘和提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烦扰度控制的手机用户防打扰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中国已经拥有超过8亿的手机用户,在大家的日常生活当中,利用手机打电话和别人进行信息沟通,已经成为一种基本的生活习惯。
在手机如此普及的今天,手机广告也发展迅速。从表现形式来看,从搭载在智能手机的手机应用程序上的图片显示广告,到搭载有文字、图片等形态各异的彩信手机报,到直接投放到用户手机上的简单的短信广告,形态各异,丰富多样。从产业的角度看来,手机广告行业的本身的发展的确是非常迅速的。eMarketer预计,今年美国移动广告支出与去年的4.16亿美元相比,将增长79%达7.43亿美元,其中短信广告仍是移动广告最主要的形式,今年美国短信广告支出将达3.27亿美元。而且,前不久据国外媒体报道,Google当地时间周一发布Twitter消息称,自2007年以来,旗下移动广告网络AdMob已经发布了3000亿条广告。其中AdMob发布的广告数量由2009年8月份的1000亿条增长到2000亿条用时9个月,而由2000亿条增长到3000亿条只用时5个月,这表明AdMob的增长速度还在提高。
但是尽管手机广告行业发展如此迅速,但是从手机用户的角度来看,有一个环节非常重要。那就是手机广告的防打扰机制。任何广告,都是以一种媒体的形态存在的,要么紧密依附于一种媒体之上,要么本身就是一个媒体。所以也都需要在目标用户的信息告知和不打扰用户之间,获得一个平衡。针对手机而言,更是如此。因为手机的特殊属性,决定了从媒体的角度来看手机的话,它是一个个人媒体。如果手机广告下发的时候,不考虑对用户的烦扰程度,那么用户很可能轻则对收到的手机广告内容直接忽视,重则退订含有手机广告内容的相关手机媒体,或者手机业务。如果激怒用户,甚至用户会向国家有关部门投诉,直接要求赔偿或者要求对手机广告发送方、开展手机广告业务的媒体方进行惩治。所以,必须在手机广告发送之初,对手机广告对用户的烦扰程度进行控制。
那么如何能够基于媒体传播模型,和相关的数据分析建立一个尽可能客观的机制,来评估手机广告对手机用户的打扰程度,从而实现手机广告能够在不打扰用户的前提下下发,从而提高手机用户对手机广告的接受程度,对业内来说,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
发明内容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手机广告对于手机用户的烦扰度控制,提高手机用户的体验,加强广告效果,甚至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非常重要。但是目前在业内,缺乏这样一个客观有效地方法来对用户的烦扰程度进行评估,进而避免对用户的打扰。
为了解决该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烦扰度控制的手机用户防打扰方法。本方法提出了一个烦扰度控制模型,烦扰度控制模型是一套带有自学习特性的用户心理体验控制模型系统。实现内容体、内容属性(传播方式、接收时间等)到用户的传播控制。该模型的建立和使用,包含两个过程,一个是模型建立过程。该过程首先是通过对样本的传播实验得到初始烦扰控制数据。通过对样本和对应内容的分析,得到烦扰模型,表现为设定烦扰的单位,然后就内容体、内容属性对应不同人群设定不同的烦扰加权。通过基本烦扰单位乘以不同人群加权的方式进行人群接纳度的探测,当某一人群的烦扰度达到临界点时使该人群进入传播休眠期。在内容对用户的传播过程中,用户的主动行为可改变基本烦扰单位数值(如用户主动和内容积极互动或用户的投诉),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变化。
第二个过程是模型使用和校验过程。在模型进入生产后,通过内容传播过程中的累积数据分析校准烦扰基准值和烦扰权重。在加入新的内容类别和人群类别后,可用原有人群做近似样本匹配并分析。在此基础上配合新群体抽样传播实验数据获取新的烦扰单位基准值和烦扰权重。从而可以实现对任何被传播群体就是手机用户的烦扰度控制。
本发明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如图1所示):
(1)首先通过对样本的传播实验建立初始烦扰控制数据;通过对样本和对应内容的分析,得到可生产的烦扰模型。表现为设定烦扰的单位;
(2)然后就内容体、内容属性对应不同人群设定不同的烦扰加权。通过基本烦扰单位×加权的方式进行人群接纳度的探测,当某一人群的烦扰度达到临界点时使人群进入传播休眠期。在内容对用户的传播过程中,把用户的主动行为也作为一个变化因子引入,因为该因子可改变基本烦扰单位数值(如用户主动和内容积极互动活用户的投诉),导致该数值产生正向或负向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星源无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星源无限传媒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34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