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华蓝藻无害化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600492.X | 申请日: | 201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12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晏维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海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9/08 | 分类号: | C02F9/08;C02F1/56;C02F1/30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王彦明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港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藻 无害化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华蓝藻的处理技术,特别是一种水华蓝藻无害化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由于水中含有氮磷等元素导致湖泊池塘的蓝藻大量繁殖而形成水华,不仅破坏湖泊景观,还使水体含氧量降低有些蓝藻释放的毒素,严重破坏水体生态系统,造成鱼、虾等水生生物死亡,同时还危及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目前所采用的化学处理方法以絮凝沉淀为主,容易造成蓝藻的再悬浮,或者沉底死亡分解释放毒素及有机营养物质而产生二次污染。目前还没有有效的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能防止水华蓝藻大面积爆发、易实施、处理效果好的水华蓝藻无害化处理方法。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水华蓝藻无害化处理方法,其特点是:
1、选用比重为0.2~0.8g/cm3的有机大分子轻质絮凝剂,配制成浓度为0.5~5g/L的絮凝剂母液备用;
2、在作业区周边设置拦截网;
3、检测水体中水华蓝藻密度,当其密度达到1×105~106ind/L、水体pH值在10.0-11.0之间、水面光照强度超过20000Lux、风力小于3级时,将配置好的絮凝剂母液按照每平方米水面0.25-3.0L顺风喷洒,同时搅动表层水体,搅动水体的深度不小于0.5米;
4、1-2小时后,水体中的水华蓝藻絮凝成团状,在强烈阳光作用下,其中部分蓝藻细胞形成的气囊或者气囊的增大所产生的浮力把整个絮凝团浮到水面上来,人工或机械捞取絮凝上浮的水华蓝藻。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絮凝剂选用工业用壳聚糖,其脱乙酰度≥90%,粘度:50~800mPa·s,溶解于1%醋酸溶液或纯净水,配置成浓度为0.5~5g/L的壳聚糖絮凝剂母液。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絮凝剂选用聚丙烯酰胺用纯净水配置成浓度为0.5~5g/L的絮凝剂母液。
水华蓝藻在生长到一定时期时,细胞内部可以形成气囊而导致藻体上浮,继而形成蓝藻水华。本发明旨在选择水华蓝藻的特定生长时期(未形成蓝藻水华之前)及气候条件,通过投放适当浓度、比重较轻的高效絮凝剂,促进水华蓝藻絮凝,絮凝团块在强烈阳光作用下,其中部分蓝藻细胞形成的气囊或者气囊的增大所产生的浮力把整个絮凝团块浮到水面上来,通过收集漂浮的蓝藻达到无害化去除水华蓝藻的目标,该项技术对于水源地的水华蓝藻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从水环境中有效去除水华蓝藻,易实施、处理效果好。
图1为不同pH值絮凝剂对铜绿微囊藻絮凝作用的影响。
图2为不同pH值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絮凝产物上浮效率的变化。
图3为pH值对壳聚糖(浓度为6mg/L)絮凝作用的影响。
图4为水体pH值对壳聚糖对铜绿微囊藻絮凝上浮效率的影响。
图5为不同浓度的絮凝剂Magnafloc Lt-25对铜绿微囊藻絮凝作用的影响。
图6为pH值对Lt-25(浓度为6mg/L)絮凝作用的影响。
图7为水体pH值对Lt-25对铜绿微囊藻絮凝上浮效率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水华蓝藻无害化处理方法,
1、选用比重为0.2~0.8g/cm3的有机大分子轻质絮凝剂,配制成浓度为0.5~5g/L的絮凝剂母液备用;
2、在作业区周边设置拦截网;
3、检测水体中水华蓝藻密度,当其密度达到1×105~106ind/L、水体pH值在10.0-11.0之间、水面光照强度超过20000Lux、风力小于3级时,将配置好的絮凝剂母液按照每平方米水面0.25-3.0L顺风喷洒,同时搅动表层水体,搅动水体的深度不小于0.5米;
4、1-2小时后,水体中的水华蓝藻絮凝成团状,在强烈阳光作用下,其中部分蓝藻细胞形成的气囊或者气囊的增大所产生的浮力把整个絮凝团浮到水面上来,人工或机械捞取絮凝上浮的水华蓝藻。
所述絮凝剂选用工业用壳聚糖,其脱乙酰度≥90%,粘度:50~800mPa·s,为一种性能优良的阳离子絮凝剂,溶解于1%醋酸溶液或纯净水,配置成浓度为0.5~5g/L的壳聚糖絮凝剂母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海工学院,未经淮海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6004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