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坩埚焙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96789.3 | 申请日: | 2010-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52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龚炳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炳生 |
主分类号: | F27B17/00 | 分类号: | F27B17/00;C04B35/52 |
代理公司: | 厦门南强之路专利事务所 35200 | 代理人: | 马应森 |
地址: | 364211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坩埚 焙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焙烧炉,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生产大型坩埚的坩埚焙烧炉。
背景技术
焙烧工序是生产碳素制品必不可少的关键工序,焙烧炉是焙烧工序的主要设备,其性能决定了碳素制品的质量和合格率,其加工费用占碳素制品生产成本的约30%~40%。
现有的典型焙烧炉有火井式焙烧炉和敞开式焙烧炉两种,其炉室全部为矩形,且炉室的宽度一般在800~1100mm之间,装炉制品的最大直径为900mm。坩埚的尺寸为ф1400mm,因此现有的炉型完全不能完成大型坩埚的焙烧工作。
中国专利CN1061209公开一种碳素材料制品——冶金用坩蜗的制造方法,特别是焙烧方法及其模具。通过特制的金属模具,对其型腔中的坩埚坯品边通电,边施压,利用坯料自身的电阻发热完成加压焙烧工艺,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若直接用碳素原料,即糊料或粉料充当上述坩埚坯品,可将模压成型与加压焙烧一次完成,用密度不同的分节坯品按一定顺序组装成整体组合坯充当上述坩埚坯品,则可以克服模压成型时沿高度方向(压力作用方向)上的密度不均匀性。
中国专利CN101318818公开一种高纯氧化铌、氧化钽陶瓷坩埚的制造方法及所制得的产品,该方法以高纯度氧化铌或氧化钽为主要原料,通过加入少量特定的有机单体、引发剂等原料,制得高固相含量的料浆;采用离心注浆和凝胶固化相结合的成型工艺,以离心注浆提高坯体成型的致密性,以凝胶成型保证产品高纯、高均质。所制得的产品具有纯度高、强度高、抗热震性好的特点,尤其适用于承装高纯氧化铌或高纯氧化钽进行焙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焙烧大型坩埚的坩埚焙烧炉。
本发明设有炉体、煤气管道、燃烧架、烟气连通罩、烟道。
所述炉体设有炉壳、耐火砖砌体、连接烟道、烟气出口和32个炉室,32个炉室形成2个可以循环操作的环式炉,每个炉室设有2个炉箱,每个炉箱设有2条火道,相邻炉室的4条火道均单独相互连通,每个炉箱的每条火道设有主进火口、主测温口、辅助进火口和辅助测温口;第1~3或第1~4个炉室安装有燃烧架,燃烧架与煤气管线连接,燃烧架的喷火口对准火道的主进火口和辅助进火口,第6个炉室安装有烟气连通罩,烟气连通罩将第6个炉室的火道的烟气出口与烟道连接,形成第1~6个炉室串联在一起,连接烟道的出口再经过引风机进入烟囱排入大气中。
所述炉体可呈矩形,所述炉室可采用圆形炉室,所述火道可为圆形火道,所述火道与制品的外径各部位间距最好相等。
第1个炉室的尾气进入第2个炉室。炉室的温度从第1个炉室至第6个炉室依次降低,第6个炉室的烟气通过烟气连通罩进入烟道,再经过引风机进入烟囱排入大气中。
与现有的焙烧设备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突出优点:
1)由于坩埚的外形是圆的,故焙烧炉的炉箱设为圆形,火道也布置成圆形,使火道与制品的外径各部位间距相等,因此使坩埚受热更加均匀。
2)由于火道宽敞,热气流速度较快,烟气流速可达到6.25m/s,比普通炉的流速(一般只有4.16m/s)大很多,因此可使火道的温差在20℃/m左右。
3)由于采用单层装炉,因此可缩短火道,炉室的垂直方向温差小,炉箱上下部的温差可低于30℃。一般的焙烧炉温差大于100℃。炉箱除设有主进火口外,还设有辅助进火口,有效地缩小了水平方向的局部温差,使其小于10℃(一般的焙烧炉水平方向的温差大于50-100℃)保证了大坩埚在焙烧过程中,减小了各部分的温度差和应力,也减少了裂纹废品的产生。
4)由于炉室采用密封的方式,因此可大幅度提高制品的焙烧合格率,坩埚焙烧的合格率达到92%,而现有的焙烧炉只有35%。
5)本发明是一种可焙烧制品直径较大的焙烧炉,焙烧直径达1400mm;而现有的焙烧炉炉箱宽度最大1100mm,可焙烧最大直径850mm。
经试验,一次焙烧曲线执行480h曲线,一次焙烧合格率为92%,煤耗为1500kg/吨;二次焙执行240h曲线,二次焙合格率为100%,煤耗为850kg/吨,表明可完全满足大型坩埚焙烧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组成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炉体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参见图1和2,本发明实施例设有炉体1、煤气管道4、燃烧架5、烟气连通罩11、烟道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炳生,未经龚炳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67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