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球形掺铝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94744.2 | 申请日: | 201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746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5-25 |
发明(设计)人: | 胡国荣;刘万民;彭忠东;杜柯;曹雁冰;蒋庆来;刘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131 | 分类号: | H01M4/131;H01M4/525 |
代理公司: | 长沙市融智专利事务所 43114 | 代理人: | 颜勇 |
地址: | 41008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正极 材料 球形 掺铝镍钴酸锂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球形掺铝镍钴酸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为:
(1)球形羟基氧化镍钴铝前驱体的制备:
a)将镍、钴、铝的可溶性盐按摩尔比Ni2+∶Co2+∶Al3+=0.7∶0.25∶0.05混合配制成1-2.5mol/L水溶液A;将氧化剂配制成1-5mol/L水溶液B;将碱性沉淀剂配制成2.5-6.5mol/L水溶液并加入0.5-1.5mol/L的氨水,二者的体积比为2-10∶1,得水溶液C;
b)将配制好的三种溶液加入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溶液A和B的进料速度均为10-30ml/min,调节溶液C的进料速度以控制反应体系的pH值在9-13之间,以400-800rpm的速度搅拌,加热至20-100℃,反应6-24h后结束,然后过滤出球形羟基氧化镍钴铝前驱体;
c)将球形羟基氧化镍钴铝用去离子水洗涤过滤数遍后,于110-130℃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得到前驱体;
(2)球形掺铝镍钴酸锂的制备:
a)将锂源与制得的球形羟基氧化镍钴铝前驱体混合均匀得配锂前驱体;
b)将配锂前驱体在流动氧气气氛中于500-800℃焙烧10-24小时,焙烧后进行冷却和破碎分级,得到球形掺铝镍钴酸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镍、钴、铝的可溶性盐,为各自的硫酸盐、硝酸盐或氯化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氧化剂为过硫酸钾、过硫酸钠、过硫酸铵、次氯酸钾、次氯酸钠、过氧化钠、双氧水、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碱性沉淀剂为LiOH·H2O、NaOH或KOH中的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1)步中A、B、C三种溶液是并流加入带有搅拌装置的反应釜中。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形羟基氧化镍钴铝前驱体为黑色沉淀。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锂源为电池级氢氧化锂、醋酸锂、硫酸锂、硝酸锂和碳酸锂中的一种或其中几种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动氧气气氛为纯氧气氛。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焙烧温度为700-800℃。
10.一种由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球形掺铝镍钴酸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球形掺铝镍钴酸锂为球状,其平均粒径为5~15微米,振实密度为1.85~2.6g/cm3,放电比容量180~195mAh/g,3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0~9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未经中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474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