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孔双金属纳米结构的合成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94622.3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425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杨晴;刘红瑜;毕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F9/24 | 分类号: | B22F9/24;B01J23/89;B01J37/03;B01J3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0026***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双金属 纳米 结构 合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固体无机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孔双金属纳米结构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金(Au)、钯(Pd)等贵金属具有特定的电子结构,并显示出非常重要的化学催化反应性能,同时由于其具有很高的选择催化反应活性,因此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尽管Au、Pd等贵金属催化剂的选择性高、催化应用领域广泛,但由于其价格昂贵、资源短缺,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限制了这些贵金属的广泛使用。因此利用相对便宜的银(Ag)及贱金属来替代或部分替代各种相应的贵金属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同时,由于银和贱金属分别会和Au、Pd等贵金属形成具有特定结构的双金属或合金,其在理论上也有重要研究意义。如银可和金在高温下形成AuAg无限固溶体,而在低温下则会形成一些介稳的结构。再如多孔雷尼镍也被用于代替金属Pd用作催化剂,且表现出明显的催化效果,但是由于雷尼镍需在800摄氏度条件下制备,且金属镍较为活泼而不太容易稳定,这也限制了金属镍的使用。当金属Ni和Pd形成合金后,由于其固溶相在热力学上相对较为稳定,从而大大地提高了Ni在NiPd双金属合金中稳定性和催化循环周期。近期30纳米(nm)的NiPd合金可通过多元醇还原方法制备出来(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0,39,153-156),同时,NiPd超微粒子催化剂还可以通过电弧放电方法(专利申请号CN94115078.X,公告号CN1105289;专利申请号CN94218594.3,公告号CN2219170),以及还原法加热晶化(专利申请号CN200710056636.8,公告号CN101007280)制得。此外,NiPd纳米膜和NiPd纳米线还分别利用脉冲激光诱导(天津理工学院,2002,项目编号0400410653)和AAO电化学沉积方法制得(岳二红,湖南大学学位论文,2007;苑娟,湖南大学学位论文,2004)。这些报道着眼于此类纳米材料颗粒或薄膜的制备,上述方法均没有制备出多孔NiPd纳米结构。并且上述合成方法的制备条件相对复杂,如使用高温、电化学沉积、激光或电弧放电等手段,制备粉体过程存在能耗高、粒度大、粒度分布不均等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双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克服现有复杂合成技术能耗大、流程复杂的不足,并实现双金属多孔纳米结构的制备。
本发明的多孔双金属纳米材料其特征在于用贱金属部分替代贵金属,主要为Co-Au、Cu-Au、Ni-Au和Ni-Pd四种多孔结构的纳米材料双金属。
本发明中的多孔双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聚合物葡聚糖(dextran)溶于15-20mL纯水中,并搅拌至完全溶解。然后将一定量的氯金酸(HAuCl4)或酸化的PdCl2滴加至上述溶液中搅拌至完全溶解,同时将数倍于贵金属Au的贱金属Co、Cu、Ni金属氯化物滴加到上述溶液中继续搅拌月5-10分钟使体系彻底混合均匀。然后将上述澄清透明溶液转移至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于70-100℃条件下反应不少于3h,即可得到晶化的多孔双金属纳米材料的产物。
本发明提出的多孔双金属纳米材料是在温和的条件下获得的,利用葡聚糖作为分子模板试剂能够有效促进双金属产物多孔结构在温和条件的形成。同时双金属产物计量比、形貌、尺寸和微结构可由实验条件的变化而相应调整和控制。
由于本发明采取了葡聚糖辅助合成的技术措施,克服了现有高温合成技术能耗大、操作流程复杂的缺点,具有制备条件温和、操作流程简单易行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反应开始阶段可采用普通烧杯,在搅拌器上加热搅拌。待溶液混合均匀后将其转入至聚四氟乙烯内衬的反应釜中,在烘箱中加热70℃-100℃,加热温度均比以往文献报道的合成此类双金属的温度低(≥200℃),且不需要电化学、激光、电弧放电等沉积手段。采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双金属产物的化学组成可控:即当改变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配比时,可获得元素比例不同的双金属纳米材料。随着其化学组成的不同,相应的催化性质也会有所变化。因此,通过调节合成双金属纳米材料的化学组成,可以调控该材料的催化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1.Co-Au双金属纳米结构的合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462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相贯线划线标尺
- 下一篇:立式磨磨辊加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