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示踪磁性纳米颗粒的新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10591290.3 申请日: 2010-12-08
公开(公告)号: CN102565411A 公开(公告)日: 2012-07-11
发明(设计)人: 阎锡蕴;庄洁;杨东玲;冯静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主分类号: G01N33/58 分类号: G01N33/58
代理公司: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代理人: 王旭
地址: 100101***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磁性 纳米 颗粒 新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示踪磁性纳米颗粒的新方法,具体的说,本发明建立了一种新的体内原位、无标记示踪磁性纳米颗粒的方法,可以用于不同磁性纳米颗粒的示踪,对于研究磁性纳米颗粒体内的分布及代谢情况,评价磁性纳米颗粒的生物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背景技术

磁性纳米材料指具有磁响应性的纳米材料,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这些纳米材料具有强的磁响应信号。常用的磁性纳米材料为三氧化二铁、四氧化三铁、铁钴合金等。磁性材料可通过不同的方法制备出不同尺度(1-1000nm)和不同形貌的纳米结构,还可利用有机高分子包埋技术在磁性纳米颗粒的基础上制备微米级的磁性微球。

磁性纳米材料具有较好的磁响应性,在生物医学和电子等方面应用前景广泛,如(1)通过DNA或蛋白质分子偶联到磁性纳米材料表面,结合纳米材料的磁性可以制备亲和层析用于生物样品的快速分离和高效纯化(参见,J.M.Nam,C.S.Thaxton,C.A.Mirkin,Science 301,1884(2003);Q.A.Pankhurstl,J.Connolly,S.K.Jones,J.Dobson,J.Phys.D:Appl.Phys.36,R167(2003);和I.Safarik,M.Safarikova,Biomagn Res Technol.2,7(2004));(2)通过磁性纳米材料表面进行合适的化学修饰,使材料表面的电荷发生改变,或者特定的化学基团,可以将药物分子或基因结合在材料表面,利用外加磁场的导向,可以将药物或外源基因向特定的部位进行输送,从而实现药物或基因的靶向运输(参见,J.Panyam,V.Labhasetwar,Adv Drug DelRev 55,329(2003);和5.N.Morishita,et al.,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334,1121(2005));(3)磁性纳米颗粒可以用于活体或细胞水平的磁共振成像,建立高空间分辨率的活体实时成像技术,已经进入临床用于活体成像诊断(参见,M.G.Harishingani,et al.,N.Engl.J.Med.348,2491(2003);A.S.Arbab,et al.,Radiology 229,838(2003);和I.J.de Vries,et al.,NatBiotechnol.23,1407(2005));(4)磁性纳米材料可以用于肿瘤的治疗,通过药物靶向和磁靶向把磁性纳米颗粒集中在肿瘤部位,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磁性纳米颗粒可以产生高热,杀死肿瘤部位的细胞,实现肿瘤治疗的目的(参见,A.Ito,et al.,Cancer Lett.212,167(2004);和F.Sonvico,et al.,Bioconjug Chem.16,1181(2005))。由于磁性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因此,考察磁性纳米颗粒在体内的分布及代谢情况,建立纳米材料安全性评价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很多神经退行性疾病,比如帕金森病(PD)和老年痴呆症等,病人脑内都观察到了铁沉积(D.Berg,et al.Ultrasound Med Biol,25,901(1999))。因此示踪铁在脑组织的沉积情况对于研究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评价其治疗药物的治疗效果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磁性纳米颗粒的新用途,利用其具有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催化过氧化氢和沉淀型氢供体反应,导致氢供体生成沉淀,通过观察沉淀可以示踪其在体内的分布及代谢情况。

因此,利用该原理,本发明提供了利用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磁性纳米颗粒在哺乳动物体内示踪磁性纳米颗粒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

1)将所述具有过氧化物酶活性的磁性纳米颗粒注入所述哺乳动物体内;

2)在注射所述磁性纳米颗粒后经过适当时间,取所述哺乳动物的脏器组织,进行组织切片;和

3)利用磁性纳米颗粒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催化过氧化氢和沉淀型氢供体反应,导致氢供体生成沉淀,通过观察沉淀确定组织中磁性纳米颗粒的分布、和含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912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