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氨纶脱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84269.0 | 申请日: | 201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16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周国永;常勇;宋理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D1/10 | 分类号: | D01D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卢新 |
地址: | 264006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氨纶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氨纶脱泡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氨纶生产普遍脱泡装置,包括锥型内筒,其下端设有出液口,其上部设有进液口, 进液口下端连接有一个环形分流装置,环形分流装置的出口贴近锥型内筒的内壁,锥型内筒 的内部抽真空,使用时,将氨纶原液从进液口送入环形分流装置,氨纶原液从环形分流装置 的出口流出后沿锥型内筒的内壁流下,从而进行脱泡处理,脱泡后的氨纶原液从出液口流出。
然而,由于氨纶原液是直接沿锥型内筒的内壁流下进行脱泡的,其氨纶原液流经的脱泡 面积较小,当氨纶生产产量增加时,大量的氨纶原液要进行连续脱泡处理,有限的脱泡面积 将导致氨纶原液中的气泡未能全部脱净,从而会影响氨纶丝的纤度和强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泡面积大的氨纶脱泡装置,提高氨纶脱泡装置在大量连续 进行氨纶脱泡时的脱泡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氨纶脱泡装置,包括锥型内筒,其上端安装有进液 口,所述进液口的下端通过圆柱腔体连接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分液管,所述分液管的下方安 装有折流筒,所述折流筒由若干个具有上下开口的截头圆锥形腔体竖直方向上连接构成,每 个所述分液管的分液管出口与所述折流筒顶部的内壁位置对应。
本发明的氨纶脱泡装置,所述截头圆锥形腔体有六个,每块所述截头圆锥形腔体的宽底 边固定在所述锥型内筒的内壁上。
本发明的氨纶脱泡装置,所述折流筒上方安装有支撑板,所述圆柱腔体的底部位于所述 支撑板上,每个所述分液管固定在所述支撑板上,且每个分液管出口伸出所述支撑板。
本发明的氨纶脱泡装置,所述锥型内筒外壁上设有配合的保温夹套。
本发明的氨纶脱泡装置,在进液口的下端通过圆柱腔体连接有若干个分液管,分液管的 下方安装有折流筒,折流筒由若干个具有上下开口的截头圆锥形腔体竖直方向上连接构成, 每个分液管的分液管出口与折流筒顶部的内壁位置对应,使用时将氨纶原液从进液口注入, 氨纶原液依次经过圆柱腔体和分液管流到折流筒上,然后沿折流筒反复折返后流出,从而增 加了氨纶原液的脱泡面积,提高了氨纶脱泡的效果,即使要进行连续大量的氨纶原液脱泡处 理,仍然能够保证很好的脱泡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氨纶脱泡装置主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
参考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氨纶脱泡装置包括锥型内筒1,其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进 液口2和出液口7,进液口2的下端与圆柱腔体3的进口焊接,圆柱腔体3的四个均匀分布 的出口分别焊接有一个分液管4,圆柱腔体3的下方水平方向上安装有一个固定在锥型内筒1 的内壁上的支撑板8,圆柱腔体3的底部位于支撑板8上,每个分液管4固定在支撑板8上, 且每个分液管出口4a伸出支撑板8,支撑板8下方安装有折流筒5,该折流筒5由六个具有 上下开口的截头圆锥形腔体竖直方向上焊接构成,每个截头圆锥形腔体的宽底边焊接固定在 锥型内筒1的内壁上,每个分液管4的分液管出口4a与折流筒5顶部的内壁位置对应。为了 增加氨纶脱泡装置的保温性能,锥型内筒1外壁上敷设配合的保温夹套6。使用时,将氨纶 原液从进液口2注入,氨纶原液依次经过圆柱腔体3和分液管4流到折流筒5上,然后沿折 流筒5反复折返六次后经出液口7流出。
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 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 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泰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842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