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结头对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78111.2 | 申请日: | 2010-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08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29 |
发明(设计)人: | 美马博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村田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2H3/00 | 分类号: | D02H3/00;D02H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田军锋;舒艳君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对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在整经机中使引出的多条连结纱的结头对齐的结头对齐装置,上述整经机从分别卷绕有由多种纱线结合而形成为一条的连结纱的多个卷装引出多条连结纱、并将这些连结纱卷绕于经轴(beam)。
背景技术
以往,在从由筒子架(creel)支承的多个卷装引出多条经纱并将这些经纱卷绕于经轴的整经机中,存在进行所谓的普通整经的整经机和进行所谓的分条整经的整经机,进行所谓的普通整经的整经机将与卷绕于织轴的经纱的条数相同条数(例如几百~千左右)的经纱一次卷绕于分轴整经轴,进行所谓的分条整经的整经机通过反复进行将条数比卷绕于织轴的经纱的条数少的条数(例如几十~几百左右)的经纱卷绕于分条整经轴(形成锭带(band))的作业,将与卷绕于织轴的纱线的条数相同条数的纱线卷绕于分条整经轴。
此处,一般情况下,引出经纱的各个卷装分别仅卷绕有一种经纱,但是,在专利文献1中,在各个卷装卷绕有根据最终制造的织物的设计使颜色和纱线种类不同的多种经纱结合而形成为一条的连结纱,将从卷绕有这种连结纱的多个卷装引出的多条连结纱卷绕于经轴。进而,由此,卷绕于经轴的经纱的配置的自由度提高。
在该情况下,卷绕于各个卷装的连结纱是根据卷绕于经轴的经纱的配置使多种经纱结合而形成为一条的连结纱,因此,与在各个卷装仅卷绕有1种经纱的情况不同,在将引出的多条连结纱卷绕于经轴之前,需要进行连结纱的对位。此处,作为进行连结纱的对位的方法,考虑使连结纱的结头的位置对齐的方法。
进而,作为用于使连结纱的结头对齐的结构,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整经机中,结头对齐装置配置在筒子架与经轴之间的纱线路径的中途。在结头对齐装置中,具有恒定的直径的固定辊与由于安装有套管(collar)而使两端部的直径比中央部的直径大的移动辊彼此对置地配置,当使移动辊与固定辊密接时,在这2个辊之间形成有狭缝,该狭缝比连结纱的粗细宽且比连结纱的结头的结的大小窄。
进而,将从喂纱卷装引出的多条连结纱插通插入于狭缝,在该状态下,当一条一条地朝经轴侧牵拉多条连结纱时,各条连结纱被朝经轴侧输送,直到连结纱的结头到达狭缝为止,当结头到达狭缝时,结头的结勾挂于狭缝而无法进一步输送连结纱。进而,对所有的纱线进行同样的动作,由此能够使多条连结纱的结头对齐。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60279号公报
但是,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整经机中,由于要进行结头的对齐作业的连结纱的数量多、且连结纱彼此之间的间隔窄,因此,当进行结头的对齐作业时,需要针对全部的多条纱线进行以下的作业:从以狭窄的间隔排列的多条连结纱中将连结纱一条一条地引出,并对该引出的连结纱进行牵拉直到结头的结勾挂于狭缝为止,作业繁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地进行结头的对齐的结头对齐装置。
本发明第一方面所涉及的结头对齐装置是整经机的结头对齐装置,上述整经机从分别卷绕有由多种纱线结合而形成为一条的连结纱的多个喂纱卷装引出多条连结纱并将上述多条连结纱卷绕于经轴,上述结头对齐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结头对齐装置具备:狭缝形成装置,该狭缝形成装置设置在支承上述多个喂纱卷装的筒子架与上述经轴之间的纱线路径的中途,用于形成宽度比上述连结纱的粗细宽、且比上述连结纱的结头的结的大小窄的狭缝;和输送机构,该输送机构配置在上述纱线路径的比上述狭缝靠下游侧的位置,具有由弹性材料构成的一对弹性部,并且利用上述一对弹性部夹着上述多条连结纱进行输送。
由此,使多条连结纱插通于狭缝,并利用一对弹性部夹着连结纱,当在该状态下驱动输送机构时,各条连结纱由输送机构输送,直至结头的结到达狭缝。另一方面,当结头的结到达狭缝时,该结勾挂于狭缝,连结纱不会进一步被输送。此时,由于输送机构利用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弹性部夹着连结纱,弹性部被连结纱按压而弹性变形,因此,夹持连结纱的力不会像利用由金属等刚性高的材料形成的部件夹着连结纱的情况下的力那么大。因此,在结头的结勾挂于狭缝之后,即便驱动输送机构,由于弹性部牵拉连结纱的力弱,连结纱在弹性部的表面上滑动,因此连结纱不会被切断。因此,驱动输送机构直至所有的连结纱的结头的结勾挂于狭缝,由此能够使多条连结纱的结头自动对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村田机械株式会社,未经村田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81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