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扁形导热管紧固散热鳍片的方法及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78021.3 | 申请日: | 2010-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7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吴安智;刘庆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立方律师事务所 11330 | 代理人: | 马佑平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热 紧固 散热 方法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扁形导热管紧固散热鳍片的方法及其结构,尤其是一种可直接将冲块结合在散热鳍片上的扁形导热管紧固散热鳍片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人对于电子产品的要求除了功能强大外,最重要的就是电子产品的体积,体积越小重量越轻,便于携带且不占空间,但对于电子产品来说,功能越繁多功效越高的电子产品,其产生的热能越高,若该电子产品的散热功效不佳,过热的环境会造成电子产品的内部构件损坏或缩短其使用年限,因此如何兼顾电子产品的体积小且散热效果佳成为目前发展电子产品的重要课题。
现有技术如欲将电子产品薄型化,首重课题为降低散热设备所占的高度(或厚度),首先将导热管从圆柱体管体改为扁形管体以降低该导热管的垂直方向高度,该导热管与电子产品内部各个发生热能的构件相互接触以将各构件的热能传导至散热鳍片组上,散热鳍片组再与散热块结合或以风扇将热能逸散至外部空间中。
但扁形管体导热管的散热鳍片装设方式不如圆柱体管体来得简便,由于扁形管体的截面积略呈长方形,因此散热鳍片组上的穿孔亦呈长方形,将散热鳍片组套设于扁形管体上,在散热鳍片组两端外侧向内侧施加压力,欲将该散热鳍片压固于该扁形管体上时,由于散热鳍片的穿孔呈长方形,因此两组长边与短边的受力不一样,造成散热鳍片组位于穿孔四周的鳍片破裂;若不使用压固方式固定散热鳍片组,可在散热鳍片组与导热管之间置入焊锡,施加高温使焊锡呈融熔状,待焊锡冷却后即可将散热鳍片组与导热管相互结合固定。
前述两种固定散热鳍片与导热管的方法,具有破坏散热鳍片结构与制作手续较多且成本较高等问题,因此仍需一种便于将散热鳍片固设于导热管管体上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人鉴于目前散热鳍片在装设至导热管时,容易产生鳍片破裂或是制作手续繁复以及成本较高的问题,而予以重新设计,藉由本发明所设计的扁形导热管紧固散热鳍片方法,以解决前述问题为本发明目的。
为达到前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手段为提供一种扁形导热管紧固散热鳍片的结构,该结构包括导热管、散热鳍片组以及冲块;
所述导热管为扁形长管体;
所述散热鳍片组,由多个鳍片所组成,所述鳍片为依序排列且各鳍片之间形成有间隔,该鳍片中央具有穿孔,穿孔约略大于导热管的截面积,穿孔可供散热鳍片组的鳍片套设于导热管管体上;
所述冲块在与散热鳍片组相对应的端面设有相间隔排列的多个切槽,切槽的宽度与鳍片的厚度相对应,可令冲块与散热鳍片组相互卡合固定。
所述扁形导热管紧固散热鳍片的结构,各鳍片其上、下两端面分别向前方突伸有扣部,所述扣部可扣合固定位于前方的鳍片且与前方的鳍片产生间隔,依序排列扣合可令多个鳍片组合成散热鳍片组,所述散热鳍片组可依使用者对散热功效需求而调整相互扣合的鳍片数目。
所述扁形导热管紧固散热鳍片的结构,其中邻近所述穿孔的周缘的部分鳍片向前方突伸形成框体。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扁形导热管紧固散热鳍片的方法,其步骤包括:
将如前所述的散热鳍片组穿设于所述导热管管体上;
令所述冲块利用所述切槽而与所述散热鳍片组的鳍片相互卡合;
在所述冲块相对应于切槽的自由端施加压力令所述冲块向所述导热管方向迫挤;
令所述冲块与散热鳍片组的框体相互抵顶,使所述冲块与所述散热鳍片组相互结合固定;
将所述冲块迫挤固定于散热鳍片组的过程,可令导热管产生些微形变而与散热鳍片组的鳍片框体内壁面相互抵触,令散热鳍片组紧固于导热管管体上。
所述扁形导热管紧固散热鳍片的方法,其中在所述散热鳍片组穿设于所述导热管管体的步骤,所述鳍片可预先依序套设于导热管管体上,再将鳍片相互扣合固定,直到多个鳍片相互结合达到散热鳍片组所需要的尺寸大小。
所述扁形导热管紧固散热鳍片的方法,将多个鳍片相互扣合固定形成散热鳍片组后,再将散热鳍片组穿设于导热管管体上。
藉由本发明所设计的扁形导热管紧固散热鳍片方法,可达到下列的优点与功效:本发明所设计的扁形导热管紧固散热鳍片方法,可免用焊锡固定导热管与散热鳍片组,降低制作成本,并且可在将冲块固设于散热鳍片组上的同时,将散热鳍片组紧固于导热管管体上,可大幅简化制作手续。
本发明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双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802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强电磁耦合式电动汽车无线充电装置
- 下一篇:汽车供电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