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强直流断路器跳闸可靠性和提高跳闸速度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73938.4 | 申请日: | 2010-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6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于艳华;唐晓泉;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万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12 | 分类号: | H01H71/12;H02H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直流 断路器 跳闸 可靠性 提高 速度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一种增强直流断路器跳闸可靠性和提高跳闸速度的方法,它通过光纤传输直流保护装置与直流断路器跳闸控制器之间的跳闸信号,根除了直流保护装置与断路器跳闸控制器之间信号传输的干扰,增强了直流断路器的跳闸可靠性,提高了直流断路器的跳闸速度,属于电力自动化领域。
背景技术 在直流保护系统中,直流保护装置与直流断路器构成直流保护系统,当直流保护装置检测出被保护的直流系统出现故障时,直流保护装置向直流断路器跳闸控制器发出跳闸信号,当直流断路器跳闸控制器接收到由直流保护装置发出的跳闸信号,立即执行跳闸操作,使直流断路器断开被保护的直流系统,阻止故障的进一步扩大。
直流保护系统处在高电压大电流的强电磁干扰环境中,现有直流保护装置发出的跳闸信号是通过铜导线传输到直流断路器跳闸控制器的电信号,电信号特别容易受到电磁干扰。因此,直流断路器跳闸控制器收到由直流保护装置发出的跳闸信号时,需要对直流保护装置发出的跳闸信号进行硬件或软件抗干扰处理,尽可能避免直流保护系统的误动,提高直流保护系统的可靠性。
对电信号进行抗干扰处理必然导致电信号的延迟,通常抗干扰处理能力越强,其电信号的延迟也就越长。因此在直流保护系统中,增强直流断路器跳闸控制器接收到由直流保护装置发出的跳闸信号的抗干扰能力是提高直流保护系统可靠性的有效措施之一,但在增强直流断路器跳闸控制器接收到由直流保护装置发出的跳闸信号抗干扰能力时,又降低了直流保护系统从直流保护装置发出跳闸信号到直流断路器跳闸控制器的执行速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方法的不足,本发明通过光纤传输直流保护装置与断路器跳闸控制器之间的跳闸信号。由于通过光纤传输的光信号不受电磁场干扰,从而根除了直流保护装置与断路器跳闸控制器之间信号传输的干扰,取消了断路器跳闸控制器接收由直流保护装置发出跳闸信号的抗干扰环节,增强了直流断路器的跳闸可靠性,提高了直流断路器的跳闸速度。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通过光纤传输直流保护装置与断路器跳闸控制器之间的跳闸信号。
和现有的方法相比,本发明通过光纤传输直流保护装置与断路器跳闸控制器之间的跳闸信号。由于通过光纤传输的光信号不受电磁场干扰,从而根除了直流保护装置与断路器跳闸控制器之间信号传输的干扰,取消了断路器跳闸控制器接收由直流保护装置发出跳闸信号的抗干扰环节,增强了直流断路器的跳闸可靠性,提高了直流断路器的跳闸速度。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继承了现有直流保护装置与断路器跳闸控制器之间跳闸信号传输的固有特性,根除了直流保护装置与断路器跳闸控制器之间信号传输的干扰,去除了跳闸控制器接收由直流保护装置发出跳闸信号的抗干扰环节,增强了直流断路器的跳闸可靠性,提高了直流断路器的跳闸速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增强直流断路器跳闸可靠性和提高跳闸速度的方法”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一种增强直流断路器跳闸可靠性和提高跳闸速度的方法”电路原理图,它由I和II二部分组成。其中直流正电源VCC11、电阻R11、光纤信号发送器OT11和直流保护装置的跳闸控制信号端11构成直流保护装置跳闸光纤信号输出部分I;光纤信号接收器OR11、直流正电源VCC12、电阻R12、电阻R13、电阻R14、PNP三极管Q11、可控硅SCR11、跳闸线圈YT11、直流断路器常闭辅助触点QF11、储能电容C11、+220直流电源和-220V电源,构成直流断路器跳闸控制器跳闸光纤信号输入与控制部分II。直流保护装置跳闸光纤信号输出部分I与直流断路器跳闸控制器跳闸光纤信号输入与控制部分II之间通过光纤12实现直流保护装置与直流断路器跳闸控制器之间的跳闸信号转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万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万龙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739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