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按摩灸疗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5332.6 | 申请日: | 2010-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56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民集;张帅州;王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民集;张帅州;王飞 |
主分类号: | A61H39/04 | 分类号: | A61H39/04;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50008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按摩 疗法 | ||
技术领域
中医药外治疗方法
背景技术
灸法的产生是在人类掌握了火的应用之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人类于原始社会的旧石器时代,开始在无意中发现温热可治病,这就是灸法的最早起源。灸法是指用艾绒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病变部位处烧灼和温熨,借其温热刺激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达到治疗疾病、预防保健为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目前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载灸法的书籍是《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1)。在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灸法已比较盛行,同时,《黄帝内经》在这一时期成书,是对中医学的一次总结,也对灸法有了较系统的认识。《黄帝内经》首先记载了将艾作为施灸材料,并作为灸疗的代名词(2)。灸法通过在南北朝以及隋朝的发展,在唐宋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这时期是灸法发展的最重要时期(3),元明清时期是灸法发展的一个相对时期,既是灸法的成熟时期,又是衰退时期,不过在这时期出现了实按灸,明代参照古代树枝灸的方法,有“桑枝灸”,及用特制的桃木棍醮麻油点火后吹灭,趁热垫绵纸熨灸的所谓“神针火灸”。随之出现了由韩贻丰发明的太乙神针灸(4)。
按摩起源于远古时代,是人类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治疗疾病的方法之一。在甲骨文及《五十二病方》对按摩都有记载,秦汉时期出现了第一部推拿按摩学专著《皇帝岐伯按摩》,在《内经》中对手法的记载比较丰富,其中以按、摩运用最多,故以按摩称之。其实秦汉时期,也是按摩独特治疗体系的形成时期,它起到一个承前启后的作用。在魏、晋、隋唐时期,是按摩手法逐渐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推拿也传播到了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及欧洲。宋金元时期最主要注重的是对手法的分析,《圣济总录》首列“按摩”,是现存最早的推拿按摩专论。在明清时期,是推拿发展史的又一个鼎盛时期。小儿按摩和成人按摩都得到了很大发展,小儿按摩八法即“按、摩、揉、推”等;成人推拿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而按摩灸是撷取按摩手法的点、按、揉、摩、擦、推等手法结合灸法施术于人体经络腧穴,从而达到调整阴阳、补虚泻实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按摩手法温热刺激量较小,而艾灸疗法作用面比较局限,对气血运行影响有限的问题,运用合适的媒介将两种技术有机的结合起来。利用两种不同技术的共性及优点,在施灸的同时将按摩手法有机的结合进去,更好的起到温经通络、调整阴阳、补虚泻实的目的。
本实用技术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方法是,以按摩手法为动力、艾条为媒介,结合艾叶的灸疗作用既克服了按摩手法温热刺激量小、艾灸疗法作用面局限,对气血运行影响有限的问题又达到了,温经通络,调整阴阳,治病救人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患者取俯伏坐位,充分暴露施术部位。点燃艾条6-10支,将红棉布放入肾形盘内,用增效液浸泡备用。将红布中的增效液控干,平摊于左手,然后将皱纹纸折成10×10cm左右的方块(8层厚),放在棉布上。用点燃的艾条直接放在皱纹纸,迅速将红布与纸裹紧艾条。沿经络循行等循经以点、按、揉等手法施术,同时配合点穴等手法,以局部潮红为度。
参考文献
〔1〕常小荣,严洁,王超等.灸法的历史沿革及前景展望〔J〕.中国中医药学刊,26(7):1433.
〔2〕吴焕淦,中国灸法学〔M〕.上海科技出版社.2006,8(1):2.
〔3〕张仁,灸法的历史与现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6):467.
〔4〕王雪苔,太乙神针流传考〔J〕.中医文献杂志2001,2∶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民集;张帅州;王飞,未经王民集;张帅州;王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53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银离子妇科凝胶
- 下一篇:一种牵引上下肢进行主被动运动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