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风扇模组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60975.1 | 申请日: | 2010-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80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汤贤袖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5/16 | 分类号: | F04D2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扇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扇模组,尤其涉及一种可弹性扩展风扇的风扇模组。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脑设备中通常利用一风扇为系统内的电子元件,如中央处理器(CPU)进行散热。然而,由于单个风扇所提供的气流量及其覆盖的区域有限,当系统升级更换了更大发热量的CPU时,单个风扇所提供的气流不再满足CPU的散热需求;此外,当系统内扩展了发热量较大的PCI卡时,单个风扇不能同时满足CPU和PCI卡的散热需求,而传统的机壳内并未预留用于扩展风扇的卡扣位,这样使得系统的散热设计不够弹性化,不能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的散热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方便扩展风扇的风扇模组。
一种风扇模组,包括一第一支架、固定于该第一支架上的第一风扇、一第二支架及固定于该第二支架上的一第二风扇,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之间形成相互配合的扣钩和扣合孔,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相互卡扣,从而使该第一风扇与该第二风扇呈并联或串联设置。
上述风扇模组中,通过将该第一支架与该第二支架相互扣合,从而在该第一风扇上扩展了一第二风扇,且该第一风扇和第二风扇呈并联或串联设置,可同时满足不同用户的散热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风扇模组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图1所示风扇模组的分解图。
图3为图2所示风扇模组的第一支架的立体图。
图4为图2所示风扇模组的第二支架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示风扇模组的另一状态的立体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风扇模组 100
第一支架 10
本体 12、32
通风孔 120、320
安装孔 122、322
扣合板 14
扣钩 142、162
扣合片 16
连接部 18
枢接孔 180、380
第一风扇 20
扇框 22
通孔 220
固定孔 222
转子 24
入风口 27
出风口 28
第二支架 30
接合板 34
扣合孔 340、360
接合片 36
固定部 38
第二风扇 40
转轴 50
螺丝 6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风扇模组100包括一第一支架10、固定于该第一支架10上的一第一风扇20、一第二支架30、固定于该第二支架30上的一第二风扇40、及将该第一支架10与该第二支架30枢转连接的一转轴50。该转轴50呈纵长状。
该第一风扇20和第二风扇40的形状结构相同。该第一风扇20包括一中空扇框22及可旋转地收容于该扇框22内的一转子24。该扇框22大致呈方形,其中央形成一通孔220。该扇框22于该通孔220的轴向上的两端分别形成一入风口27及一出风口28。该扇框22的四个角落均形成固定孔222,该固定孔222可与螺丝相螺合。
请同时参阅图3,该第一支架10包括一方形本体12、自该本体12的左侧边垂直向前延伸的一扣合板14、自该本体12的右侧边的顶端和底端垂直向后延伸的两扣合片16、及自该本体12的右侧边的中部向前凸伸形成的一连接部18。
该本体12呈板状,其中央形成一圆形的通风孔120,该通风孔120的直径与所述第一风扇20的通孔220的直径相当。该本体12的四个角落分别形成一安装孔122。该扣合板14呈纵长状,其自该本体12的底端延伸至顶端。该扣合板14于靠近其顶端和底端位置处的末端弯曲形成两扣钩142。该两扣钩142间隔设置。每一扣合片16大致呈方形,该扣合片16的末端弯曲形成一扣钩162。该连接部18呈纵长状,其沿该本体12的高度方向延伸,该连接部18的中央沿其轴向形成一贯穿的枢接孔180,该枢接孔180用于供所述转轴50穿设。本实施例中,该连接部18的截面大致呈C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6097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