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软性电路板无效
| 申请号: | 201010556593.1 | 申请日: | 2010-11-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9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黄英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1/02 | 分类号: | H05K1/02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蔡胜利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软性 电路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软性电路板,特别是关于一种在接点侧的补强板具有臂部的软性电路板。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电子装置中,常使用软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来电性连接两元件/模组。例如在显示面板中,背光模组的光源元件(light bar)即利用FPC连接于显示面板的控制电路板的连接器上以达成电性导通。而这种常用的FPC连接端在插入电路板的连接器后,由于仅利用连接器上的钢琴盖元件卡合固定,在使用上很容易发生钢琴盖松脱,导致FPC连接端与连接器分开而形成开路(open),以致电性无法导通。因此目前在现有技术中,当FPC连接端插入连接器,以钢琴盖元件卡合后,会另外将一透明的FPC胶带贴在FPC连接端与连接器之间,以防止FPC连接端脱落。但这样的作法使得FPC连接端拆装时,必须先将FPC胶带撕下来,再翻开钢琴盖元件及拉出FPC连接端,然后再重新装上FPC连接端,再将FPC胶带对准贴回。如此反复的步骤明显增加重工的时间,且增加组装以及测试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软性电路板,用来插入连接于一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一连接侧以及相对该连接侧之一抵靠侧,且该连接侧包含复数个电子接点。该软性电路板包含有一本体、复数个接点以及一补强板。该本体具有一连接端。该复数个接点设置于该连接端上,该复数个接点插入该连接器的该连接侧之该复数个电子接点以连接于该连接器。该补强板设置于该连接端,该补强板具有一臂部,当该复数个连接点插入该连接器的该连接侧时,该臂部位于该抵靠侧且该连接器的该抵靠侧止抵该臂部。
所述的软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复数个接点沿一第一方向插入该连接器的该连接侧,该抵靠侧止抵该臂部。
所述的软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沿该第一方向相反之方向延伸的走向。
所述的软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沿一第二方向延伸的走向,且该第二方向垂直于该第一方向。
所述的软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具有沿该第一方向延伸的走向。
所述的软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当该复数接点插入该连接侧时,该补强板的该臂部是以由上而下的方式移入于该抵靠侧以受该抵靠侧止抵。
所述的软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补强板具有一破孔,该臂部位于该破孔之一侧,当该软性电路板插入连接于该连接器时,该连接器是位于该破孔内。
所述的软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软性电路板的该复数个接点是位于该破孔内。
所述的软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破孔为封闭多边型。
所述的软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臂部具有一孔洞或间隙。
所述的软性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该臂部为L型或倒L型。
藉由本发明所揭露的软性电路板,在软性电路板连接于电路板上的一连接器时,软性电路板上的补强板的臂部受到连接器的侧边抵靠,使软性电路板无法直接自连接器拔出,增加软性电路板在连接于连接器时的固定性,可节省现有技术中需要额外利用胶带固定的组装步骤,降低重工时间以及组装、测试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揭露的软性电路板一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软性电路板第一实施例插入连接于一连接器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揭露的软性电路板一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揭露的软性电路板一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揭露的软性电路板一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揭露的软性电路板一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揭露的软性电路板一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揭露的软性电路板一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
1、2、3、4、5、6、7 软性电路板 11、21、31、41 本体
12 连接端 13、23、33、43 补强板
14、24、34、44 接点 15、25、35、45、臂部
55、65、75
16 破孔 76 孔洞
100 连接器 110 连接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565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物理实时渲染三维场景的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土压平衡盾构掘进机教学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