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黄酮类农用抗菌化合物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41606.8 | 申请日: | 2010-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46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魏少鹏;吴文君;姬志勤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7D311/36 | 分类号: | C07D311/36;A01N43/16;A01P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2100 陕西省杨凌示范***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酮类 农用 抗菌 化合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抑菌活性黄酮类化合物用于防治植物病害的用途。
背景技术:
卵菌病害是黄瓜、番茄及马铃薯等作物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一般造成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可达50%以上,甚至绝收。当前用于防治卵菌病害(如黄瓜霜霉病、番茄早疫病、马铃薯晚疫病等)的主要技术手段仍是化学防治,嘧菌酯,霜霉威,甲霜灵,代森锰锌等是防治该类病的主要杀菌剂品种。由于卵菌病害是重复侵染性病害,需多次重复施药,施药技术稍有不当,即会导致收获物中的农药残留超标,从而威胁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农用抑菌活性的黄酮类化合物,该化合物可自桑科榕属植物地果(Ficus tikoua Bur)中提取分离得到。采用高分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确定了本发明所涉及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其IUPAC化学名称为:E-3-(3-(3,7-二甲基辛-2,6-二烯基)-4-羟苯基)-5,7-二羟基-4H-苯并吡喃-4-酮,其结构式如下所示。
本发明所涉及的化合物还存在于紫金牛科铁仔属植物铁仔(Myrsine africana)(Kang Lu,etal,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2007,25,1323-1325)和蝶形花科植物毛杭子梢(Campylotropis hirtella)(Qing-Yao,Shou,et al,J.Agric.Food Chem.2009,57,6712-6719)中,但上述文献中均未有该化合物农用抑菌活性的报道。
本发明所涉及的化合物可以采用甲醇回流提取,并经硅胶柱层析等常规方法分离获得纯品。
本发明所涉及的化合物可以以不同含量的植物提取物,或经分离精制的纯品等形式加工成常规农药剂型,如乳油、微乳剂、水乳剂、悬浮剂等。
该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化合物在地果中分布丰度高,且该植物分布广泛,繁殖迅速;采用甲醇等常规溶剂即可将该化合物从植物材料中有效地提取出来,甲醇在我国来源丰富,产量大,且自身对环境的压力小;地果常年以来一直被产地农民用作牛羊的饲料,对哺乳动物和非靶标生物安全;该化合物具有选择性抑菌活性,仅对卵菌病害表现出很高的防治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述实施例有助于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制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一
化合物的分离
采集地果植物地上部分,称取500g经晾干、粉碎后的该植物样品,置于5L圆底烧瓶中,加入3000mL甲醇回流提取3小时,滤出上清液,再加入1000mL甲醇回流提取2小时,滤出上清液,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约300mL。将该浓缩液悬浮于700mL水中,再用二氯甲烷萃取三次,每次500mL,合并二氯甲烷相,减压浓缩至近干。浓缩液再转入硅胶柱(2.5×75cm)中,依次用石油醚/三氯甲烷=9/1,8/2,7/3(体积比)进行洗脱,每个溶剂比例冲洗1000mL,每100mL收集一份,最终获得该化合物1.5g。
实施例二
乳油制剂的配制
称取本发明涉及的化合物5.0g(纯度≥98.0%)溶于85g甲醇中,再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钙(DBS-Ca)3.0g,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OP-107.0g,搅拌至透明均相,即得以该化合物为有效成分的乳油制剂,其中有效成分含量为5%。
实施例三
盆栽防治黄瓜霜霉病试验
在温室中以营养土栽培黄瓜(品种为新泰密刺),每钵2株,在幼苗长出2片真叶时,挑选长势一致的供试。供试药剂为该有效成分含量5%的乳油制剂,对照药剂为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每10钵为1个处理,试验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供试药剂稀释500倍、1000倍,对照药剂稀释2000倍和清水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施药后24小时,人工接种黄瓜霜霉病病原孢子,施药后1周调查防治效果,结果见表1。
表1供试乳油制剂对黄瓜霜霉病的盆栽防治试验结果
表1的结果说明,供试药剂稀释500倍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和50%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稀释2000倍相当,可达85%以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研究所,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416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内燃机凸轮表面电化学研磨加工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吸收体和吸收性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