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寻呼请求处理及寻呼处理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37376.8 | 申请日: | 2010-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95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许明霞;赵洁;夏共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68/02 | 分类号: | H04W68/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王庆龙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寻呼 请求 处理 方法 装置 网络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寻呼请求处理及寻呼处理方法、装置和网络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码分多址(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以下简称:CDMA)系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相关的研究工作十分活跃。CDMA2000是3G的主流技术之一,其中高通公司开发的高数据速率(High Data Rate;以下简称HDR)技术,又称为高速率分组数据(High Rate Packet Data;以下简称:HRPD)或1x EV-DO,被TIA/EIA接受为IS-856标准(Release 0版本)。
寻呼是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常用技术,就是远端的固定台或移动终端将数据通过分组数据服务节点解析节点(Packet Data Serving Node;以下简称:PDSN)发送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接入终端(Access Terminal;以下简称:AT)。网络侧在下发对AT的寻呼消息时,会用一个AT的识别号进行寻呼,由网络侧的寻呼控制器将寻呼消息转发到寻呼区域内的所有站点,由这些站点在合适的时隙对该寻呼消息进行广播。AT在空闲状态下,为了省电一般都会工作在关闭相应的资源、处于休眠状态的时隙模式下,只在特定的时隙唤醒并监听网络的控制信道。对应的,网络侧若有数据或者信令等需要发给AT,也需要等到这些特定的时隙,才会在下行控制信道上发送。
AT开机时,会向服务当前区域的网络侧设置的会话控制/移动性管理设备(Session Control/Mobility Management;以下简称:SC/MM)注册,并与SC/MM协商好通信时所需要的一系列参数,这些所有参数的集合就是AT的会话(Session)信息,会话信息同时存储在AT和SC/MM上。
从HRPD Rev A版本开始,引入了特性(personality)的概念,HRPD空口协议中的各个协议层的协议子类型,属性值,公共数据,应用子类型的集合称之为一个特性(personality),并用“PersonalityIndex”来标识。在一个会话(Session)中,可以存在多个特性(personality),每个特性(personality)里都包含了一整套HRPD空口协议中的各个协议层的协议子类型,属性值,公共数据,应用子类型的集合。在任一时刻,只有一个特性(personality)起作用,也就是说,在任一时刻,只有当前起作用的特性(personality)里面的参数是生效的,并将“PersonalityIndex=0”的特性称之为主特性(main personality)。当AT处于空闲状态时,AT的休眠和唤醒行为(例如:AT的唤醒时隙)可以根据AT的会话信息中当前起作用的特性(personality)包含的相应参数,并按照AT和SC/MM共知的算法计算出来。在AT进入空闲状态后,网络侧若有数据或者信令等需要发给AT,则存有该AT会话信息的SC/MM(以下称之为:源SC/MM)会在其服务的区域内,按照AT的会话信息,在AT的唤醒时隙的发送寻呼消息给AT。AT在空闲态时,可能因为移动而进入其他相邻的SC/MM所服务的区域,此时源SC/MM需要扩大寻呼范围,即发送寻呼请求到相邻的SC/MM(以下称之为:目标SC/MM),请求目标SC/MM在其所服务的区域也下发寻呼消息,从而提高寻呼成功的概率。
现有技术中,源SC/MM发送给目标SC/MM的寻呼请求消息(例如“A13Paging Request”)如表1所示,其中字段“Session State Information Record”(简称为SSIR)是主特性(main personality)中的协议子类型,属性值,公共数据,应用子类型的总称。现有技术中源SC/MM在字段SSIR中将主特性(main personality)中与计算AT的休眠和唤醒行为所需的参数发送给目标SC/MM,从而目标SC/MM根据这些参数计算AT的唤醒时刻,并在AT的唤醒时刻里寻呼该AT。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373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