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合金四工作槽合一药剂全回收和废水零排放表面前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15738.3 | 申请日: | 2010-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1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熊映明;熊朔;刘庆芬;李昌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三水雄鹰铝表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G1/36 | 分类号: | C23G1/36;C23G1/12;C23G1/22;C23G3/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何淑珍 |
地址: | 528131 广东省佛山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合金 工作 合一 药剂 回收 废水 排放 表面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合金表面处理技术和环保技术,具体涉及所用药剂无氟无铵、槽位配置四工作槽合一、反应药剂全回收和清洗废水零排放铝合金表面前处理系统。
技术背景
铝合金表面前处理工艺主要分为碱蚀和酸蚀两大类。现有的铝型材碱蚀工艺已沿用了100多年,碱蚀具有铝耗高、碱耗高、碱渣多、工艺难控制、缺陷多、生产成本高、环境污染大等弊端。标准的碱蚀槽位布置如图1所示,1#、4#、7#、11#和14#槽为工作槽,每个工作槽配两个水洗槽,加流动水洗待料槽,氧化前处理需要10个槽位,其中4#碱蚀槽为表面处理主要工作槽。各槽功能如下:
1#除油槽
本槽为工作槽。除油的目的是除去自然氧化膜、手指纹及与油脂粘在一起的污物,以保障铝材表面能均匀腐蚀,并保护碱蚀槽的清洁。除油不好,碱蚀就不均匀,氧化着色后存在花斑、表面不均等瑕疵。化学除油可采用碱性、中性或酸性除油剂。
一般采用氧化废酸除油,有时加入少量阳离子或两性表面活性剂,提高除油效率。
现行1#除油槽存在如下不足:
1、对存放时间长的铝材,除油不好,自然氧化膜不能脱干净,碱蚀不均匀,铝材表面出现不同光泽,氧化着色不均匀;
2、除油槽含150-200g/L硫酸,容易带入碱蚀槽,中和烧碱;
为了加强除油能力,部分生产厂家在除油槽中添加20-30g/L左右的氟化氢铵,彻底消除除油隐患,但增加了处理含氟和氨氮废水的压力。
2#和3#流动水洗槽
2#和3#为流动水洗槽,自来水由3#槽流入,2#槽流出,反向串联。设置两道水洗的目的是清洗1#槽带出的酸液,保护碱蚀槽。铝材从1#槽的强酸到4#的强碱,中间水洗槽的用水量是关键,一般为3.0吨/吨材左右。如此大的水量,依然会有部分酸液带进碱蚀槽。
4#碱蚀槽
本槽为工作槽。碱蚀的目的是去自然氧化膜,进一步除油,增加铝材亮度,或起砂、去纹,碱蚀时铝和碱蚀液发生如下化学反应:
Al2O3+2NaOH=2NaAlO2+H2O(去自然氧化膜) (1)
Al+2NaOH+2H2O=2NaAlO2+3H2↑(整平、起砂) (2)
NaAlO2+2H2O=Al(OH)3↓+NaOH(回收碱渣、再生碱液) (3)
2Al(OH)3=Al2O3.3H2O (槽壁结垢、堵塞管道) (4)
(2)+(3)式,铝材在碱槽反应的本质为
2Al+6H2O=2Al(OH)3↓+3H2↑ (5)
即铝跟水反应,回收碱渣的同时,可再生全部氢氧化钠。按反应式(2)-(5),目前采用了两种碱蚀方案,一是不加络合剂的碱回收方案,二是加络合剂的起砂去纹方案。
日本采用的碱蚀工艺,一般碱蚀槽不加添加剂,利用拜耳法,实行碱回收。4#槽配备抽渣系统,当游离碱控制在60g/L、铝离子浓度达到30g/L时,偏铝酸钠分解成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铝沉渣由抽渣系统处理,清渣后的清液抽回4#槽,实现碱回收。
意大利采用的碱蚀工艺,在碱蚀槽加添加剂,如山梨醇、葡钠等,利用多羟基化合物中的仲醇基CHOH络合铝离子,反应式为:
C6H14O6+3NaAlO2=Al3C6H11O9+3NaOH(山梨醇络合铝离子) (6)
3NaC6H11O7+NaAlO2+2H2O=Al(C6H11O7)3+4NaOH(葡钠络合铝离子) (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三水雄鹰铝表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三水雄鹰铝表面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157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消失模复合陶瓷型壳铸造工艺
- 下一篇:毛细管旋转矫直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