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废硫酸的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509465.1 | 申请日: | 2010-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3035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7 |
发明(设计)人: | 曹效权;朱孔金;马晓青;冯春晖;杨勇;刘星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1F11/46 | 分类号: | C01F11/46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2220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酸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化工废料的回收处理方法,特别是一种废硫酸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硫酸在化工、钢铁等行业广泛应用。在许多生产过程中,硫酸往往不能被完全的利用,剩余的硫酸随同大量水排放出去,形成浓度较低的废酸水。这些废酸水如不经过处理而排放到环境中,会使水体或土壤酸化,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近年来许多国家已经制定了严格的排放标准,与此同时,先进的治理技术也在世界各地迅速发展起来。
现有技术中废硫酸的处理方法较多,根据废酸水组成和治理目标的差异,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治理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3大类:回收再用、综合利用和中和处理。在我国,浓缩回收法及中和处理法目前仍是应用最广的方法。对于硫酸浓度很低,水量较大的废硫酸水,回收硫酸和用烧碱中和成本较高,宜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投资较小、成本低的处理方法。
现有技术中的烟道气脱硫废水也常用重质碳酸钙粉处理,但是由于重钙与硫酸的反应速度较快,正常条件下将重钙与废硫酸直接混合反应产生的石膏为微晶体,粒度多为十微米以下,沉降、过滤、脱水极为困难,处理成本较高。排放及堆放又产生新的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工艺更为合理、处理效果好、同时副产纤维状石膏晶体的废硫酸的处理方法。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废硫酸的处理方法,其特点是,其步骤如下:
(1)取重质碳酸钙矿石或粉矿破碎至-100目得重质碳酸钙干粉,或者再将重质碳酸钙干粉用水调浆至重量百分比浓度不高于70%的重质碳酸钙浆;同时将待处理的废硫酸的重量百分比浓度控制在不高于20%;
(2)将废硫酸与重质碳酸钙干粉或者重质碳酸钙浆加入盐化工反应器的反应区中,废硫酸与重质碳酸钙的摩尔比为50-90∶70-100;反应时盐化工反应器的搅拌强度线速度为1.4-2.50米/秒,转速为300-1200转/分;物料在盐化工反应器中停留的时间为0.5-2.5小时;盐化工反应器溢流区的水流上升速度为0.03-0.50毫米/秒;反应后盐化工反应器底流排出石膏矿浆,过滤得到纤维状石膏产品;盐化工反应器溢流排出处理后的水及石膏细晶。
以上所述的废硫酸的处理方法技术方案的步骤(2)中,将废硫酸与重质碳酸钙干粉或者重质碳酸钙浆加入盐化工反应器之前,可先向盐化工反应器中加入部分纤维状石膏产品作晶种。这种,可以加速反应过程中的纤维状石膏产品的结晶。在无晶种时可按本发明技术方案先生产晶种,然后再处理废硫酸。
以上所述的废硫酸的处理方法技术方案的步骤(2)中,可以将部分从盐化工反应器溢流排出的处理后的水及石膏细晶经浓缩后返回盐化工反应器中。
本发明所述的“盐化工反应器”是指专利号为01237973.5、公开号为CN2485020的中国公开专利文献中所记载的“盐化工反应器”。
本发明方法所适用的废硫酸可以为工业装置所产生的或工业装置产生的废气用水吸收后所产生的废硫酸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有效地克服处理废硫酸的过程中重钙与废硫酸直接混合反应产生的微细粒的石膏晶体的问题,在处理废酸的过程中使用盐化工反应器,通过盐化工反应器,使微细粒的石膏晶体长成纤维状粗晶体,在处理废硫酸水的同时,副产纤维状石膏晶体。
经实验测试,本发明方法处理后的废酸水的pH值达到6-9,符合排放水的pH值的要求;副产品石膏(二水硫酸钙)晶体形状为纤维状,纯度达85%以上;产品中吸附水含量小于20%,同时通过控制原料质量,进一步优选盐化工反应器的相关参数,可生产出纯度达95%的石膏产品;石膏的平均粒度达到0.1毫米,在医学、农业、轻工、建材等领域具有广泛用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进一步描述本发明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地理解本发明,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
实施例1。一种废硫酸的处理方法,其步骤如下:
(1)取重质碳酸钙矿石或粉矿破碎至-100目得重质碳酸钙干粉,或者再将重质碳酸钙干粉用水调浆至重量百分比浓度不高于70%的重质碳酸钙浆;同时将待处理的废硫酸的重量百分比浓度控制在不高于2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未经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94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