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生物可分解容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5513.X | 申请日: | 2010-10-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925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6-15 |
发明(设计)人: | 林品良;韩嘉智;张文吉;方哲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方卫良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65/46 | 分类号: | B65D65/46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黄挺 |
地址: | 中国台湾桃园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物 可分解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容器,特别关于一种生物可分解容器。
背景技术
为了因应现代生活讲求快速方便的需求,许多国家的就业人员为了有效节省在家准备食物的时间,使得抛弃式包装的需求指数性地成长。长久以来塑料与纸张污染已为当前首要议题。传统的抛弃式食物容器(包含盖子、罐子、及其它包装材料等等)通常由生物不可分解的物质,例如塑料、聚苯乙烯、保丽龙等制成,或以涂布、浸渍防水性聚合物材料的原始纸浆或纸板,或以防水性聚合物材料薄片制成。上述材料具有良好的防潮性,可以隔绝湿气(例如发泡聚苯乙烯(foamed polystyrene)或保丽龙(Styrofoam)),且具有低成本与耐久性。
然而,由于其材料均无法由生物自然分解,故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伤害。例如,利用多种有害化学药品制造而成的聚苯乙烯,其包含苯(benzene)及乙烯(ethylene),此两种有化合物皆为石油工业的副产品,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苯为一种致癌物质。因此如何开发可解决抛弃式食物容器制作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且具有传统食物容器的优点,如防潮能力,同时具有生物可分解性与可堆肥性的材料,在环保意识高涨的今日,容器的制造商必须停止使用聚苯乙烯产品而改采较环保的材料,发展可自然分解(或称“生物可分解”)的环保容器可谓迫切之急。
一般生物可分解(biodegradable)容器的生物可分解能力亦有程度上的差异,有些看似可自然分解的容器,其仅破裂成为碎片,这些碎片不易看见,却仍需要数十年或数百年才能完全分解,而能力较佳的生物可分解材料所制成的容器,其自然分解的时间大约为24天,此类容器亦可作为堆肥使用,为可堆肥化(compostable)。
对于使用者而言,餐具的阻热性(thermo resistance)越高越好,例如当餐具用于支持、容纳或放置热食供人实时享用时,若阻热性不佳,则使用者容易觉得烫手而造成不便;而于低温环境中(如冬天或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为避免餐具内食物冷却,必须使用具备保温作用的餐具。虽然,现今广泛运用的免洗餐具,亦即内含气隙的餐具(即所谓发泡保丽龙),具有阻热的功效,但其为塑料类餐具的一种,故不可为生物所分解。此外,若使用于包装、容纳或放置高温食物(固态或液态),塑料类餐具会产生有毒物质。
虽然曾经有一种号称为「生物塑料」的物质如聚乳酸(PLA),利用诸如玉米之类的物质为原料,经转化、发酵、聚合等等程序,产出诸如透明聚乳酸(PLA)等的塑料粒,用以取代无法生物分解的化学塑料,但这种「生物塑料」在成分上与化学塑料一样,分解速度不够理想,且遇热容易变型,其耐热性很差,一般而言耐热性约为60℃;又其制作过程繁杂,故生产成本高,难以取代一般石化塑料,其应用于餐具的适合性更是严重受限。
据此,市场不但存在着一种要取代塑料类食物容器以有利于环保的需求,也存在着一种可取代塑料类食物容器并同时具有较佳阻热或阻冷作用(也就是具备较低热能传导性)的需求。此外,也存在着一种要取代塑料类食物容器的需求以避免食物遭受有毒物质污染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上述各种市场需求的存在,本发明提供一种不含塑料类食物容器的餐具,除有利于环保之外,又由于包含空隙于内部,而具有切合实用的阻热效果,其用于包装或支持或容纳或放置食物,具有塑料类食物容器的优点,而无塑料类食物容器具为害环保的缺点,能够兼顾环保与实用,又其用于包装或容纳或放置食物,可使人们免于食物含毒的顾虑。
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可分解容器其丢弃至土壤时可迅速分解,进而降低环境污染,达到环保功效。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提供一种容器,用以盛装物品,特别是关于生物可分解容器,借以取代塑料容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制造一种阻热性高的生物可分解容器,借以提供保温且阻隔热源的功效,并利于使用者握持而免于烫手。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物可分解容器,其具有高强度及高韧性,以提供更佳的保护能力,或容纳、放置更重的物品,使上述容器可做为防撞的包装材,例如鞋盒使用。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程使用天然且无毒物质制成的容器,避免制成的容器遭受有毒物质的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方卫良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方卫良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55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