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抗脱锌黄铜合金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2728.6 | 申请日: | 2010-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3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罗文麟;邓茂英;赖忆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摩登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9/04 | 分类号: | C22C9/0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于辉 |
地址: | 英属维尔京群岛托特拉*** | 国省代码: | 维尔京群岛;V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抗脱锌 黄铜 合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脱锌铜合金,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脱锌黄铜合金。
背景技术
黄铜的主要成份为铜与锌,两者的比例通常为约7∶3或6∶4,而脱锌腐蚀是黄铜合金的一种选择性腐蚀。当铜-锌合金在水溶液(如海水、淡水中应用时),部分表面锌被浸蚀,优先溶解合金表面;而合金所含的铜仍残留在母材上,留下一团红色多孔洞的海绵状铜,这种现象即为脱锌腐蚀现象。
一般而言,当锌含量小于15重量%时,不易发生脱锌,但随着锌含量增加,则提高脱锌的敏感性;当锌大于30重量%后,脱锌腐蚀现象会更为明显。
已有文献报导,合金组成结构及环境因素会影响脱锌腐蚀现象,由合金组成来看,含锌量大于20%的单相α黄铜脱锌后留下多孔的铜,而α+β双相黄铜的脱锌腐蚀首先自β相开始,当β相完全转变为疏松的铜后,再扩展到α相;含锌量更高的ε相或γ相黄铜,由于脱锌会发生ε→γ→β→α相转变,转变程度依据脱锌时间、介质和外加电位等外部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参见王吉会等人,1999年,材料研究学报,第13期,第1-8页)。
由于黄铜脱锌现象会严重破坏黄铜合金的结构,使黄铜制品的表层机械强度降低,甚至导致黄铜管穿孔,往往使材料过早破坏,大幅缩短黄铜制品的使用寿命,并造成应用上的问题,因此,对于黄铜制品的抗脱锌能力,国际间普遍接受如AS 2345、ISO 6509等所定标准,即黄铜产品表面脱锌层的深度不得超过100μm。
针对抗脱锌黄铜合金的配方,除了铜及锌的必要成分外,目前已有US4,417,929披露包含铁、铝及硅等成分;US 5,507,885及US 6,395,110披露包含磷、锡及镍等成分;US 5,653,827披露包含铁、镍及铋等成分;US6,974,509披露包含锡、铋、铁、镍及磷成分;US 6,787,101披露同时包含磷、锡、镍、铁、铝、硅及砷;以及US 6,599,378及US 5,637,160等专利披露以硒及磷等成分添加至黄铜合金以达到抗脱锌效果;或参见王吉会等人,1999年,材料研究学报,第13期,第1-8页,披露以硼及砷等添加至黄铜合金以达到抗脱锌效果。
然而,公知抗脱锌黄铜含铅量通常较高(多为1-3重量%),以利于黄铜材料的加工特性,但随着环保意识抬头,重金属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对环境污染的问题逐渐受到重视,因此,限制含铅合金的使用为目前的趋势,日本、美国等国陆续修订相关法规,极力推动降低环境中使用对象的含铅率,涵盖用于家电、汽车、水外围产品的含铅合金材料,特别要求不可从该产品溶出铅至饮用水,且在加工制程中必须避免铅污染。因此,业界仍然持续开发黄铜材料,寻找可替代含铅抗脱锌黄铜,但仍兼顾铸造和机械加工性能及抗脱锌腐蚀性的合金配方。
为满足降低环境、人体健康损坏及提高设备使用寿命需求,本发明研究以硅、锑元素代替铅元素制成易切削黄铜材料,并加入砷元素改善黄铜合金的抗脱锌腐蚀性能。
发明内容
为达上述及其它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抗脱锌黄铜合金,包含:0.5至1.2重量%的硅(Si)、0.01至0.2重量%的锑(Sb)、0.02至0.25重量%的砷(As)、0.4至0.8重量%的铝(Al)、以及95.8重量%以上的铜(Cu)与锌(Zn)。
本发明的抗脱锌黄铜中,由于将硅、铝元素加入黄铜合金,使合金具固溶强化的效果。而且,所添加元素的锌当量也涉及合金影响黄铜机械强度及延伸率,而硅的锌当量系数约为10至12,铝的锌当量系数约为4至6,透过加入元素的锌当量系数来推算,添加含量0.5至1.2重量%的硅,及含量0.4至0.8%的铝;控制锌当量在45%以下,可令合金抗拉强度达约320MPa,延伸率约10.8%,硬度约HRB76,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及延伸率。
由于添加硅元素而使金属互化物析出,具备阻断切屑的作用,通过改善合金的切削性,切削性及合金熔汤的流动性随硅的含量增加而提高,合金流动性的增加有助减少铸件的疏松缺陷;但添加量大于1.2重量%,使锌当量大于45%,造成合金脆化,机械强度及延伸率大幅降低;测试锌当量为48%的黄铜合金,抗拉强度约55MPa,延伸率约2%,硬度约HRC 30,使得合金加工成型性不佳。此外,该硅含量以0.5至0.8重量%为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摩登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摩登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27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