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洋生物抗菌空调清洗剂无效
申请号: | 201010501672.2 | 申请日: | 2010-10-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34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艳妮;王鑫;秦晓贝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芬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D1/825 | 分类号: | C11D1/825;C11D3/48;C11D3/386;C11D3/22;C11D3/37;C11D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洋生物 抗菌 空调 洗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生物抗菌空调清洗剂,配方的有效成份为生物活素、生物蛋白溶解酶、壬基酚聚氧乙烯醚、EDTA-2Na、柠檬酸、烷基多糖苷复配而成。主要用于家庭空调过滤网、翅片污垢的清洗和抗菌。有报道称:空调是育养螨虫的良好场所。夏天来临,第一次开空调,身上竟发出“赤豆样红肿”,随之发痒,一抓“红一片”。专家称,这就是螨虫叮咬所致。初次打开空调,会有一股夹杂着霉味、尘味的风“扑来”,这阵凉风里面就隐藏着大量的螨虫。许多家庭自买了空调,使用后却从不清洗吸尘网。这样,吸尘网上吸附着大量的灰尘、螨虫、花粉、虱子和霉菌。当空调一开,这些病菌、病毒、霉菌和灰尘就被空调吹送出来,可引发较大规模的感染。专家提醒,以每隔1到2个月清洗一次为宜。而空调清洗剂却少之又少,人们急需一种既能清洗空调中的污物,又能杀灭空调中增生的细菌和蚊虫的海洋生物抗菌空调清洗剂。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家用空调以超乎寻常的速度进入各行各业和千家万户,空调清洗已成为大势所趋,使用过二、三年未经清洗的家用空调带来的危害也越来越多。市面上已有的空调清洗剂,腐蚀性强,对空调的翅片和过滤网有损伤;性质不稳定,抗菌力弱;酸性清洗剂,刺激气味,对皮肤有损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克服已有产品不足的海洋生物抗菌空调清洗剂。本发明的要点在于,使用海洋生物活素和生物蛋白溶解酶来对空调中残留的细菌起到杀灭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选择的配方如下(组分及其重量百分比%):生物活素4.0-6.0;生物蛋白溶解酶1.0-3.0;壬基酚聚氧乙烯醚5.0-8.0;EDTA-2Na 2.0-3.0;柠檬酸3.0-6.0;烷基多糖苷2.0-3.0;净化水至100。
海洋生物活素作为主要的消毒组分,是纯天然无毒害物质,由生物复合酶、海藻酸聚多糖、甲壳胺壳聚糖活素组成的,该组分中的复合酶、聚多糖、甲壳胺壳聚糖活素都具有很高的活性,可以抑制和干预细菌、病毒的酶系统和分裂功能,使细菌、病毒的繁殖功能丧失,达到杀菌功能。生物蛋白溶解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部分为蛋白质,也有极少部分为RNA。无毒无害,可生物降解废水,无污染而有利于生态环保的保护。
烷基多糖苷(APG)是新一代天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泡沫性,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合用时,表现出高泡沫稳定性和提高黏稠度的效应,显示出良好的洗涤力。APG在泡沫性能和去污性能方面显示出与其他表面活性剂优异的协同效应。烷基多糖苷对皮肤温和,还能降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刺激效应。烷基多糖苷被称为新一代绿色表面活性剂,能完全降解,通过添加APG可以减少化学合成表面活性剂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危害。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具有润湿、乳化、分散、渗透、洗涤、抗静电等一系列优越性能。化学稳定性高,即使在高温下也不易被强酸、强碱破坏。
本发明产品的制备方法是:
1)、将生物活素、生物蛋白溶解酶按比例稀释混拌均匀;
2)、按比例分别加入烷基多糖苷、壬基酚聚氧乙烯醚,纯净水至100,缓慢搅拌,避免产生大量气泡;
3)、将柠檬酸、EDTA-2Na分别加入上述溶液中,放入乳化罐乳化;
4)、冷却,检验合格,分装入库。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能有效的杀灭空调中的致病菌;(2)对空调中的污垢具有强效的清除作用;(3)适合各种空调的除污、抗菌;(4)海洋生物成分,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无刺激、不损伤皮肤;(5)无污染、环保的海洋生物绿色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按照下表所列数据(重量百分比%)及其所述步骤进行配置:
配方一:
生物活素 4.0-6.0
生物蛋白溶解酶 1.0-3.0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5.0-8.0
EDTA-2Na 2.0-3.0
柠檬酸 3.0-6.0
烷基多糖苷 2.0-3.0
净化水 加至100
配方二:
生物活素 4.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芬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芬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50167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铝质工程车散热器之平顶褶皱矩形散热带
- 下一篇:一种车用生物柴油及其配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