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扁平薄型热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1010300331.9 | 申请日: | 2010-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005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悦;代升亮;刘金朋;周生国;吴声麟;罗友梁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B23P15/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昆山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扁平 薄型热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导管,特别涉及一种扁平薄型热导管。
背景技术
现阶段,热导管因其具有较高传热量的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具较大发热量的电子元件中。该热导管工作时,利用管体内部填充的低沸点工作介质在其蒸发部吸收发热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后蒸发汽化,蒸气带着热量运动至冷凝部,并在冷凝部液化凝结将热量释放出去,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该液化后的工作介质在热导管壁部毛细结构的作用下回流至蒸发部,继续蒸发汽化及液化凝结,使工作介质在热导管内部循环运动,将电子元件产生的热量源源不断的散发出去。
当今电子产品不断倾向于轻薄短小方向发展,电子产品在不断缩小的空间内散热问题越发变的重要,这就需要散热产品在走向轻薄短小的同时,更需要有较高的传热、散热性能。
现有热导管仅采用单一毛细结构,毛细结构一般可分为沟槽型、烧结型、纤维型及丝网型等,所述毛细结构设于热导管的管壁上或与管壁紧密贴合,在圆形热导管内可使冷凝部的工作介质及时回流至热导管的蒸发部。但是,当热导管打扁后,尤其是打扁至厚度很薄的时候,所述毛细结构容易出现变形、崩解等状况,使其液体输送能力大幅下降,并且整个热导管的液体输送能力不能得到其它方式补充,从而导致热导管最大传热量的大幅下降及热阻的增加。同时因为热导管的厚度很薄,使用现有的毛细结构会使热导管内部的蒸气通道很窄,无法及时将蒸气从蒸发段运送至冷凝段,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热导管的最大传热量的大幅下降。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具较高传热性能的扁平薄型热导管及其制造方法。
一种扁平薄型热导管,包括中空扁平的管体及设置在管体内的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该管体包括蒸发段及冷凝段,该管体包括顶板及与该顶板相对的底板,第一毛细结构由丝线形成,第一毛细结构从管体的蒸发段延伸至冷凝段,所述第二毛细结构为由粉末烧结形成,所述第二毛细结构为实心结构并设置于管体的蒸发段,所述第二毛细结构连接于管体的顶板与底板之间,所述第一毛细结构在蒸发段与该第二毛细结构连接。
一种扁平薄型热导管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一杆体,杆体呈圆柱状,杆体的外圆周面上沿轴向开设至少一收容槽,该杆体的一端的部分外圆周面上形成一缺口,该缺口与该至少一收容槽连通;提供至少一由丝线形成的第一毛细结构,将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置入该杆体的该至少一收容槽中;提供一中空的金属圆管,圆管的内径与杆体的外径相当,将该杆体插入圆管中;将金属粉末填入位于圆管内的该杆体的缺口中,将该金属粉末烧结形成一第二毛细结构,第二毛细结构贴附于圆管的部分内壁上且与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连接;取出杆体;及将圆管打扁成扁平薄型热导管,使该第二毛细结构位于该扁平薄型热导管的管体的蒸发段并连接于管体的顶板与底板之间,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在蒸发段与该第二毛细结构连接,该至少一第一毛细结构从管体的蒸发段延伸至冷凝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扁平薄型热导管的厚度变薄,第二毛细结构起到支撑作用,确保蒸气通道不会发生堵塞,使得管体内蒸气流动顺畅。另,烧结粉末型的第二毛细结构设置于管体的蒸发段,有效增加蒸发段的毛细力,使冷凝段冷凝后的液体可以及时运送回蒸发段,防止发生干烧现象;同时由于在冷凝段中未设置第二毛细结构,而第一毛细结构在冷凝段所占据的空间相对较少,这可相对增加冷凝段的内部蒸气通道以供蒸气顺畅流动,同时保证在冷凝段凝结的工作介质通过第一毛细结构回流到蒸发段,从而能保证扁平薄型热导管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适用于内部空间狭小的电子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扁平薄型热导管侧视图。
图2为图1所示扁平薄型热导管的沿II-II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扁平薄型热导管的沿III-III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扁平薄型热导管在蒸发段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扁平薄型热导管在蒸发段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扁平薄型热导管的一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7为图6所示制造方法中杆体及圆管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6所示制造方法中圆形热导管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该扁平薄型热导管10包括一中空扁平管体11、两个第一毛细结构12、13、第二毛细结构14及注入该管体11内的适量工作介质(图未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瑞精密组件(昆山)有限公司;鸿准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3003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