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等强高凸梯型煤矿井下深层支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7913.6 | 申请日: | 2010-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30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师琰杰;孔令增 | 申请(专利权)人: | 师琰杰;孔令增 |
主分类号: | E21D17/01 | 分类号: | E21D17/01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宋永丽 |
地址: | 250022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高凸梯型 煤矿 井下 深层 支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矿井下支护技术,是一种等强高凸梯型煤矿井下深层支护装置。
背景技术
煤矿井下支护要求安全性非常高,在达到高安全性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是一种难度较高的设计。因为降低生产成本,不单纯包括节省材料的应用,还包括施工方便、支护件下井操作的难易度等多方面问题。因此,申请人自90年代始不断研究井下支护件的改进,以期达到支护的最佳效果。在井下支护中使用量比较大的支护钢带,自1998年始有了比较好的突破性改进后,目前已被本领域广泛使用。但在使用中发现,有些钢带在某些支护段易产生裂纹、撕裂等现象,并进而断裂。此后申请人于2006年进行了研究改进,虽然效果较好,但是在深层支护时及在回采替代钢顶梁等设施时,仍然存在不足:在某些支护段处仍产生裂纹或撕裂等现象。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增加钢带的厚度达到增加强度的目的,以期解决裂纹或撕裂等问题,然而,实验表明,钢带厚度增加的同时,钢带凸起结构的特有弹性、缓冲承载力、贴紧顶板程度等各项指标均随之降低,因此,近年来,此问题至今未得到彻底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等强高凸梯型煤矿井下深层支护装置,使其基础支护件的全长处在基本等强状态,在普通支护及深层支护中均不出现裂纹、撕裂、断裂现象,从而彻底解决钢带在支护中的安全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等强高凸梯型煤矿井下深层支护装置,包括一个长条状主体钢带,长条状主体钢带中部设置凸台,凸台贯穿长条状主体钢带的整个长度,凸台两底端分别与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的最高处连接,凸台背面的长度方向上至少开设2个长条形凹槽,长条形凹槽两个开口端分别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内端连接,第一平面的外端与第一斜面逐渐向外延伸的外端边沿相交,第二平面的外端与第二斜面逐渐向外延伸的外端边沿相交,每两个长条形凹槽之间设置一个支撑实体,支撑实体的平面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处于同一平面内,或支撑实体的平面低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或支撑实体的平面高于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支撑实体上开设通孔,支撑实体与长条形凹槽相连接处为弧状连接。支撑实体的长度L是60-120毫米。支撑实体上开设锥形通孔,锥形通孔的大端直径位于凸台平面处,锥形通孔内安装3个弧状锁紧块,每个弧状锁紧块外表面均为斜面,内表面均为直面,每个弧状锁紧块的内表面上均设置螺纹,3个弧状锁紧块围成截锥体,截锥体中部是空腔,空腔内安装钢铰线。每个弧状锁紧块宽端的外表面横向开设拆卸槽。每个弧状锁紧块的高度均为40-49.5毫米,截锥体中部的空腔直径为16.5-23.5毫米。凸台的宽度L为60-80毫米。在每两个安装钢铰线的支撑实体之间设置一个与单体支柱相连的支撑实体,单体支柱顶面开设凹槽,支撑实体卡在凹槽内。凸台的高度H3为21 -40毫米,长条形凹槽处的凸台的厚度H2是6-12毫米。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由于支护用的基本件长条状主体钢带的整体长度均处于基本等强状态,所以彻底解决了在井下支护或回采中钢带出现裂纹、凸起部位撕裂、钢带断裂等现象,为井下支护的安全性提供了稳定的保障,延长了钢带的使用寿命,同时,保持了钢带凸起部分特有的弹性、缓冲承载力及使整体钢带能紧贴顶板的各种性能要求,可用于与锚杆组合的普遍支护,与钢绳、锁具或其它部件组合的深层支护。能与其它部件组合完成更深层的支护,使支护强度更高,锚固段承载力达到330KN-550KN;并能够在深层构成拱形围岩(煤)支承体,分散巷道顶部的压力,减轻巷道顶部的垂直压力,进一步提高支护强度,同时,本发明的支护装置与钢铰线及锁紧块组合时还能够在回采时只需使用单体支柱即可,不需要回采时使用的替棚、顶梁及拆棚等所有结构及工程,大幅度节省了施工成本及提高了施工效率等。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钢带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附图2中B-B剖面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附图2中C-C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案之一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附图5中D向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案结构之一结构示意图;附图8是附图7中E向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师琰杰;孔令增,未经师琰杰;孔令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79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电二极管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无链自行车轴向单向动力传输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