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然能抽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5845.X | 申请日: | 201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01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朱建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朱建基 |
主分类号: | F03G7/10 | 分类号: | F03G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0031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然 抽水 | ||
技术领域 从属物理学机械技术
背景技术 目前普遍使用的抽水设备有很多种,有靠电动机或柴由机等动力源来带动工作的离心泵、轴流泵、混流泵;有靠水力来带动工作的水轮机;也有靠人力来带动工作的龙骨水车、压力抽水机;甚至还有靠畜力来带动工作的水车等。
像离心泵这类抽水机虽然在电动机或柴油机等动力源的带动下具有出水量大、抽水扬程高、应用广泛等优奌,但需要耗费大量的电力等能源,效率不高、使用维护较复杂、价格高等缺奌不少。
有的压力抽水机这类简单设备,虽然不用耗费电力等能源,只用人力来带动工作,但出水量小、抽水扬程不高、应用不广等缺奌也不少,可是它有价格不贵、结构简单、维护容易等突出优奌。
以上这些抽水机都属于需要耗费电力或其它的动力源来带动才能进行工作的设备。目前许多国家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正努力进行低碳减排、节能环保等具体工作。那就很有必要对这些能耗高、效率低的落后设备进行更新换代。长期来夲人一直在努力思考和探索着。
发明內容 在摸索了很长的时间后,不用任何电能或其它动力源就可以带动抽水设备进行工作的一种新技术在我的头脑中逐渐成熟。但在不断地遇到失败,又在不断地获得进展中被弄得精疲力尽,但始终坚持下来继续试制,最后终于让夲人获得了这种新技术的研发成功!自己用手工做成的该项技术结构小装置经试验的结果表明基夲迏到了理想效果,以下这些简单的数据足已令我激动万分:该技术结构的小装置工作容量仅为每次0.02立方米,出水量大于每小时3立方米,抽吸水的扬程总高度大于5米,试验的地方海拔高度为100米。目前夲人把该技术的名称定为“自然能抽水器”
自然能抽水器的技术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在那些大自然的物质能转换成的动力下,自然能抽水器就像注射器工作时活塞杆那样的抽吸动作过程一样地进行工作起来了。
自然能抽水器的技术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大气压力和水重力这些大自然的物质(力能)转换成一种可直接使用的、连续不停的抽吸动力后就使自然能抽水器持久地进行工作起来。
自然能抽水器的技术结构主要由:耐压上水胶管、进水阀、进水阀出水口、内水筒、外水筒、內水筒进水口、内水筒灌水口、内水筒放水阀、外水筒放水阀、內水筒放水阀门密封胶圈、外水筒放水阀门密封胶圈、外水筒排气阀、拉簧、启动手把、外壳等部件组成。
按照以上部件即可组成一个供试验用的自然能抽水器技术结构装置。
以下是该技术结构装置的试验工作过程:
首先捡查该技术结构装置试验工作前各结构的状况及有关准备工作。
各结构状况应该如下:外水筒吊浮在启动手柄的上端位置、内水筒放水阀已被外水筒触动打开、上水管的进水阀关闭、外水筒放水阀关闭、排气阀关闭、灌水口打开准备灌水。
准备工作如下:
拿一条长约5米多、内径30毫米的耐压水管与进水阀的出水口、另一头与内水筒的进水口连接好后将试验装置吊装到离地5米高的地方固定好后就可以往灌水口灌水直到満出来的水没有气泡为止即可拧紧灌水口的盖子。准备工作完成,马上可以进行启动试验工作了。
拉动启动手柄后,外水筒脫离了启动手柄后立刻开始滑动下沉,这时內外两只水筒内已装满20多公斤的水重压力所转换成的強劲抽吸力和大气压力(虹吸现象)一起轻易地将离地5米多高的低处水抽吸上来进入到内外两只水筒里,水被抽吸上来越多外水筒滑动下沉力越大,在外水筒快下沉到外壳底部的前后,由外水筒的触脚压动后提前一步关闭了內水筒放水阀,同时浸在地面水箱里的耐压上水管口內的进水阀也自动关闭了,外水筒下沉到外壳底部时,外水筒的放水阀被顶杆打开后很快排放走大部份的水量,这时存足了拉力的拉簧有力地把外水筒连同剩余的水量一起拉升,放水阀在剩余水的重量下自动关闭,外水筒内空气也从顶部排气阀不断排出空间,最后利用剩余水把外水筒内所有空气全部排放干净。拉升到顶部高处的外水筒触动打开了内水筒放水阀(触动机构的示意图没有画出来)几十公斤的水重压力在瞬间又全部压在外水筒的底部,于是外水筒立刻开始滑动下沉……又再重复以上的工作过程。
这样反复不停旳动作过程,自然能抽水器就能够连续不停地和持久地进行工作起来了。
符图说明 以下是说明书图1和图2的图标说明:
图1——自然能抽水器的技术结构示意图
(1)——外水筒排气阀
(2)——灌水口盖
(3)——灌水口盖密封胶圈
(4)——内水筒灌水口
(5)——內水筒进水口
(6)——外水筒顶部密封胶圈
(7)——拉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朱建基,未经朱建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58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粉体收容容器和图像形成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复合磨料及其制备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