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幼儿外感风寒型感冒的外用药水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5538.1 | 申请日: | 2010-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204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10-05 |
发明(设计)人: | 徐柔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柔云 |
主分类号: | A61K36/538 | 分类号: | A61K36/538;A61P29/00;A61K31/16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5031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治疗 幼儿 外感 风寒 感冒 外用 药水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外用药水。
背景技术 婴幼儿感冒时,由于不懂事,服药非常困难,而打针或静脉注射既不安全,更增加幼儿的痛苦。市面现有的退热贴仅仅是采用物理散热的方法降温,目的在于退热而没有从根本上治疗感冒。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公开一种用于治疗婴幼儿感冒的外用退热药水。
本发明的退热药水,按质量计其组成为:具有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功效的的中药提取液40-60,薄荷油2-10,紫苏叶油2-10,酒精30-50。其中的具有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功效的中药提取液是以荆芥、麻黄、柴胡、防风各1份加5-20份水经过熬煮和过滤取得的2份药液。
在上述的退热药水中,还可按1%-5%的质量百分比加入对乙酰氨基酚。
使用时,将退热药水倒在具有吸附性的纱布或餐纸上,使其轻微湿润,然后覆盖在患儿额头上,或轻擦腋下,药水干了时可补充药水保持湿润。
本发明采用透皮吸收技术,就单一成分而言,荆芥、麻黄、柴胡、防风为辛温解表,驱寒散热的中药,薄荷具有解表功效,对乙酰氨基酚是退热常用药。结合使用时,薄荷油能够促进对乙酰氨基酚的透皮吸收;紫苏叶油能够促进其他成分的透皮吸收,自身也容易被透皮吸收后产生驱寒解表功效。而酒精溶液既是其他成分的溶剂,能够帮助其他成分进行透皮吸收,同时使用后能够在皮肤上产生物理降温的作用。所以,本发明的退热药水,既具有物理降温退热效果,并能够以中药辛温解表,驱寒散热,内(药物清热)外(物理降温)退热,标本同治,对治疗幼儿外感风寒型的感冒发热具有明显疗效,有效率在90%以上,而且由于采用透皮吸收,不需内服,特别适合于婴幼儿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口服治疗外感风寒型感冒常使用生姜,但外用透皮吸收时使用生姜会导致用药处的皮肤发热,感觉不舒服,特别是对于处在发热状态的幼儿更是不可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选取荆芥、麻黄、柴胡、防风各1公斤,切碎后在10公斤水中浸泡3小时,加热煮3小时,倒出药液,再加入5公斤水煮1小时,倒出药液。合并两次药液,过滤去药渣。再将药液静置3小时让其沉淀,取上面清液。再将清液加热使药液蒸发,当药液蒸发至约2公斤时停止,冷却至室温备用。
2、在1。6公斤的酒精中,加入0。2公斤的紫苏叶油和0。2公斤的薄荷油,搅拌使充分溶解。再将上述第1所取得的2公斤中药液加入,充分混合,得到约4公斤的药水。
3、将所制得的药水装在密封玻璃瓶中,即为本发明的外用退热药水。
实施例2:
在第1实施例第2步骤所取得的退热药水中,加入0。1公斤的对乙酰氨基酚,充分混合溶解后再进行装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柔云,未经徐柔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553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地震冲击的人桥吊下桁架连接装置
- 下一篇:长型材吊装自动机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