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乳化切削液复合剂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95519.9 | 申请日: | 2010-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58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陈良伦;刘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宏泽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69/04 | 分类号: | C10M169/04;C10N40/22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特普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5 | 代理人: | 齐永红 |
地址: | 200120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乳化 切削 复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加工液领域,涉及一种乳化切削液复合剂。
背景技术
金属加工液按照组成来分类,通常划分为纯油型加工液和水溶性加工液两大类别。纯油加工液不含水,使用时不需要稀释,具有润滑防锈性能高、维护简单等特点。但是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和现代金属加工工艺和效率的不断提高,其市场份额在不断下降。水溶性加工液使用时,需要在现场用水稀释,稀释比例通常为5-10%。因此水溶性加工液有浓缩液(原液)和稀释液(使用液)的概念。水溶性加工液分为乳化油(含油量大于60%),半合成液(含油20-60%)和全合成液(不含油)。乳化油在使用时,由于既有纯油加工液良好的润滑和防锈性能的优点,又有冷却性比纯油加工液更好的特点,因此在市场上占有较高的份额。
乳化油通常由60-85%的矿物油,加上防锈剂、乳化剂、润滑剂、抗菌组分、有色金属缓蚀剂、消泡剂等10-20个组分调配而成,由于制备出合格的乳化油既要考虑原液的稳定性,还要考虑到稀释液的防锈性、稳定性、加工性能等诸多要求,因此产品的配方设计和生产调配并非易事。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金属加工液的需求也在高速增长。许多经营金属加工液的客户纷纷提出希望添加剂厂商能够做出一种复合剂(单个添加剂的复配物),这种复合剂只需与基础矿物油简单混合,即可调配出满足使用要求的乳化油,以简化配方设计,加快产品投放周期,降低原料库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金属切削加工的乳化切削液复合剂,这种复合剂不含基础油,节省运输成本,且缩短了生产加工周期。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乳化切削液复合剂,其质量百分比组成为:
石油磺酸钠20-50%;
脂肪酸胺15-30%;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0-40%;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6%;
有机胺抗菌剂2-20%;
缓蚀剂0.2-1%;
消泡剂0.1-1%。
石油磺酸钠是天然石油磺酸钠或者合成石油磺酸钠或者二者的组合,石油磺酸钠的有效含量不低于50%。
所述脂肪酸胺是长链C12-C21不饱和脂肪酸与有机胺的反应物。
所述长链C12-C21不饱和脂肪酸是植物油酸、动物油酸、蓖麻油酸、妥尔油脂肪酸、二聚酸、C21不饱和二元酸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有机胺是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一异丙醇胺、二异丙醇胺、三异丙醇胺、2-胺基-2甲基-1-丙醇、二甘醇胺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N=2-5)、脂肪醇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N=4-12)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其中(N)为环氧乙烷的加成数。
所述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胺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钠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羧酸钾盐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有机胺抗菌剂是二环己胺。
所述缓蚀剂是苯骈三氮唑、甲基苯骈三氮唑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所述消泡剂为乳化硅油、改性聚硅氧烷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剂简化了乳化油生产的调和工艺,缩短了制备工期,且用本发明提供的复合剂制备的乳化剂通用性强,可用于多种金属切削加工。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乳化切削液复合剂,其质量百分比组成为:石油磺酸钠20-50%,脂肪酸胺15-30%,非离子表面活性剂20-4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6%,有机胺抗菌剂2-20%,缓蚀剂0.2-1%,消泡剂0.1-1%。
石油磺酸钠是天然石油磺酸钠或者合成石油磺酸钠或者二者的组合,石油磺酸钠的有效含量不低于50%。
所述脂肪酸胺是长链C12-C21不饱和脂肪酸与有机胺的反应物。
所述长链C12-C21不饱和脂肪酸是植物油酸、动物油酸、蓖麻油酸、妥尔油脂肪酸、二聚酸、C21不饱和二元酸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所述有机胺是一乙醇胺、二乙醇胺、三乙醇胺、一异丙醇胺、二异丙醇胺、三异丙醇胺、2-胺基-2甲基-1-丙醇、二甘醇胺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宏泽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宏泽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55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