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药物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1250.7 | 申请日: | 2010-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39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26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杵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小杵 |
主分类号: | A61K36/835 | 分类号: | A61K36/835;A61P3/10;A61K35/32;A61K35/56 |
代理公司: | 太原华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4108 | 代理人: | 李毅 |
地址: | 0416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气阴两虚型 糖尿病 药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特别是涉及一种以中药材为原料制备的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药物。
背景技术
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内分泌性疾病。其发病率高,病程长,根治难,致残致死率仅次于肿瘤及心血管疾病,故被列为世界三大病种之一。
西医治疗糖尿病大多使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类药物,其降血糖作用虽然明显,但仅能达到调节代谢紊乱的程度,而且副作用大,长期服用严重损害肝脏、肾脏,影响胃肠功能。医药对于糖尿病的合并症更是难以防治。
中医治疗糖尿病历史悠久,历代医家认为:糖尿病的发病内因为素体阴虚或先天禀赋不足,外因为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醇酒,或精神刺激、情志失调,或劳欲过度、损耗阴精等诱因而致病。肾阴亏损为本,肺胃燥热为标。治疗以滋阴补肾为主而遗方用药,诸如六味地黄丸、消渴丸等等。此类药方虽然对糖尿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根据中医阴阳学术观点及临床实践证明,病久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两虚或由阴转阳者屡见不鲜。因此,以往的中药治疗只重视滋阴补肾,不重视人体阴阳平衡的调整,不能根据糖尿病患者千差万别的临床表现针对性地给以治疗,结果疗效不够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中药药物,该药物以提高患者免疫力和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为特点,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疗效好、见效快。
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的:
西洋参 8~15 鹿茸 3~6 鳖甲 3~6
生地 3~6 枸杞子 3~6 沙参 3~6
沉香 2~4 苦野菜 15~30。
其中,所述的苦野菜是启明菜、刺儿菜、苜蓿、野苋菜、苦菜、灰菜、马齿苋七种可食野菜的等质量混合物。
所述各原料药的优选重量份数为:
西洋参 10 鹿茸 5 鳖甲 5
生地 5 枸杞子 5 沙参 5
沉香 3 苦野菜 20。
上述各组份的药物可以制成片剂、丸剂、散剂、胶囊剂等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口服剂型,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散剂。
将上述各原料药除去杂质,洗净,按照所述重量份数混合,粉碎成细粉,消毒后制成褐色的散剂,装袋,每袋10克。
祖国医学认为,元气虚弱,脾气不足;元阴虚少,脾阴不足和肝气不疏是原发性糖尿病形成的主要原因,饮食甘肥也是该病发病不可忽视的原因。本发明药物组方中,西洋参性平微凉、入脾、肺经,大补元气,生津止咳,降血糖,从根本上治疗糖尿病;鹿茸味甘成,性温,入肝、肾经,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配合人参、鳖甲补元阳、补元气和补元阴,三元同补,使阴阳得以平衡;鳖甲味成、甘,性微寒,入肝、肾经,为壮元阴、脾阴之要品,元阴、脾阴足则消渴除;生地味甘,性寒,滋阴补肾,清热凉血,止血,配伍鳖甲补元阴,配伍西洋参降血糖;枸杞子味甘,性平,入肝、肾经,为滋补肾阴之佳品,降血糖作用强,主治消渴,配生地、西洋参使其降糖作用倍增;沙参味甘,性微寒,入肺、胃经,润肺止咳,养胃止津,配鳖甲、生地养阴,胃火胜者、消谷善饥者用之则效;沉香味辛苦,性温,入脾、胃、肾经,运元气,用于中下焦元阳不足,能升能降,能补能泻,能开能固,可通行元气;苦野菜包括有启明菜、刺儿菜、苜蓿、野苋菜、苦菜、灰菜、马齿苋七种,味皆苦、甘,性寒凉,入肺、胃、大肠经,含有丰富的葫芦卜素、核黄素、维生素C和钙、铁等微量元素,营养丰富,可补可泻,泻火清热,除湿热,降血脂、降血糖作用明显。以上诸药配伍,气阴两助,可以达到以下功效:
1、气阴两补
西洋参补元气,生地补肾阴。
2、阴阳两补
鹿茸补元阳,鳖甲补元阴。
3、行气
行气是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关键,元气、元阴、元阳需要输布,肝气不疏之状必须理气以调畅气机,沉香理气行气,以使全方补而不滞。
4、降糖
鳖甲、生地、沙参、枸杞子、西洋参都有降糖的作用,苦野菜味苦,在消化过程中有化解糖的作用。
本发明药物适用于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治疗,具有标本兼治、气阴两助、能攻能补和调整阴阳的功效,长期服用无毒副作用。
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治疗气阴两虚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选择26例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
选择门诊病人50例,其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5~64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4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小杵,未经李小杵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12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用途循环使用白乳胶包装桶
- 下一篇:药片填充装置以及药片下料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