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质实时监测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1091.0 | 申请日: | 201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3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夏尔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尔凡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B63C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5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质 实时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水体质量进行监测的系统,特别是指能够对水体质量进行实时监测的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水质的安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重大,对于一些大的国际化大城市来说,水质安全就是城市的生命,相应水体质量监测方法也愈来愈重要。
我国水质监测初期采用的人工取样、实验室分析方式。采用的水质检测仪器一般都是离线式的实验室检测方式,检测结果反馈周期长,如此取样及分析过程费工费时、效率低下,并且覆盖面有限。同时由于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水质的变化呈现出复杂的动态突变新特点,上述方式得到的检测结果已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后来采用的定点实时监测的方式虽比上述方式较精确一些,但也难以解决取样点分散,无法实时反映水质动态变化的难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开始采用多种专用的监测传感器对水体质量进行监测,但是,如何把传感器的数据集中起来,实时传回到水质监测机构,对重要水体质量的动态变化实施实时监测,以便对污染事件及时采取防控措施,依是一个待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质实时监测系统,用以解决现有的水体质量监测方法中存在的取样点分散,无法实时反映水质动态变化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实施本发明的水质实时监测系统包括遥控模块、水上平台模块、水质监测模块、数据处理与传输模块及数据接收与分析模块,其中遥控模块包括操作装置及设于水上平台模块上的接收装置,水上平台模块至少包括船体及动力装置,水质监测模块设置于船体上,设有对水体质量进行监测的监测传感器,数据处理与传输模块接收水质监测模块输出的信息并通过传送至数据接收与分析模块,数据接收与分析模块接收数据处理与传输模块输出的信息并进行分析。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该水上平台模块还包括一设于船体之下并与船体连接的船体稳定装置。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该水质监测模块至少包括温度传感器与PH值传感器。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该水质监测模块还包括一水下摄像装置,该水下摄像装置提供多角度的可见光和红外线实时监测视频信号。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该水质监测模块还包括一水上摄像装置,该水上摄像装置提供多角度的可见光和红外线实时监测视频信号。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该遥控模块的操作装置包括一摄像装置控制单元,以对水下与水上摄像装置进行360度的自由旋转进行控制。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该遥控模块的操作装置还包括一船体控制单元,以对船体的运动进行控制。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该数据处理与传输模块还包括一OSD视频字符叠加单元,其通过将温度传感器与PH值传感器感测的数值叠加于水下与水上摄像装置拍摄的图像上。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该数据处理与传输模块通过无线方式将信息传送至数据接收与分析模块。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该水上平台模块还包括一电源单元,以提供船体及该数据处理与传输模块工作所需的电力。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该水上平台模块的电源单元为太阳能供电单元。
依据上述主要特征,该水质实时监测系统还包括GPS导航装置,以对船体的运动方位进行控制及跟踪。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通过将水质监测模块设置于水上平台模块上,并通过遥控模块进行控制,如此可以对水源地进行系统的实时监测,并通过数据处理与传输模块及数据接收与分析模块实时地对水质进行分析,从而有利于探索人类活动与水体质量变化的相关性,并提出相应的防控措施,为建立水质安全体系贡献力量,并且本发明通过遥控模块与水上平台模块结合,可动态控制水体质量取样点位置,不需设置固定的取样点,并且可自动完成水体质量的监测,因此与人工取样的方式相比可以大幅度降低水质监测系统的成本,并且监测结果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本发明的水质实时监测系统的组成框架示意图。
图2为实施本发明的水质实时监测系统的主要构件的机械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本发明的水质实时监测系统的主要部分的电路系统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尔凡,未经夏尔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10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