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动控制阀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1039.5 | 申请日: | 2010-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32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周平;郑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1/085 | 分类号: | F16K11/085;F16K31/4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215223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动 控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小流量的压缩空气推动大流量输出的气动控制阀。
背景技术
已知的,Z145A造型机完成造型的五个动作是由按压阀、气缸带动的齿条扇型齿轮机构和平面式六位转阀等机构来完成的。由于其中的六位转阀结构复杂体积大、可靠性低、反应迟钝,使得Z145A造型机频频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反应灵敏的气动控制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气动控制阀,其包括一柱式阀体、一柱式阀芯以及一闷头。
所述柱式阀体为一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结构,所述柱式阀芯为一包括第一圆柱体和第二圆柱体的结构,所述柱式阀芯设置在所述柱式阀体的腔体内,所述柱式阀芯可通过外部机构的动作在所述柱式阀体的腔体内转动。
在所述柱式阀体的柱面向所述第一腔体的延伸方向上依次开有第一气孔、第二气孔、第三气孔、第四气孔以及第五气孔,在所述柱式阀体的柱面向第一腔体的延伸方向上还开有一压缩空气进孔,所述压缩空气进孔在所述柱式阀体的另一圆周平面上。
在所述第一圆柱体的端面向内部延伸的方向上开有一中心孔,在所述第一圆柱体的柱面向所述中心孔延伸的方向上开有第一中心横孔和第二中心横孔。
所述柱式阀芯在所述柱式阀体的腔体内转动的过程中,所述中心孔可通过所述第一中心横孔与所述第一气孔、第二气孔、第三气孔、第四气孔和第五气孔和依次相互联通,所述中心孔可通过所述第二中心横孔与所述压缩空气进孔相互联通。
所述中心孔的开口端通过所述闷头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压缩空气进孔与所述第一气孔、第二气孔、第三气孔、第四气孔和第五气孔映射到同一平面上时,相互之间正好间隔60°。
进一步的,在所述第一圆柱体的柱面上还开有一环形沟槽。
优选的,所述环形沟槽的弧度为310°。
进一步的,所述柱式阀体与所述柱式阀芯之间为金属间隙密封配合。
本发明的气动控制阀的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小流量的压缩空气通过所述压缩空气进孔,沿着所述第二中心横孔,进入所述柱式阀芯的中心孔,所述柱式阀芯在外部机构,如棘轮和棘爪机构的动作下作转动运动,每旋转60°,所述中心孔内的气流便沿着第一中心横孔,依次从第一气孔、第二气孔、第三气孔、第四气孔以及第五气孔输出。所述柱式阀芯转动360°时,回复原位,无气流输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发明气动控制阀的结构简单,具有很好的可靠性;采用柱塞,阀芯不承受背压,这样提高了气动控制阀的使用寿命。
2、本发明的阀体与阀芯之间采用金属间隙密封,使阀芯摩檫最小,反应灵敏。
3、使用本发明的造型机可以简化结构,减少整机的零件,降低机器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柱式阀体的一剖面图。
图2为图1A-A的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的气动控制阀的一剖视图。
图4为图3B-B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的气动控制阀的另一剖视图。
图6为图5C-C的剖面图。
图7为本发明的柱式阀芯的一剖面图。
图8为图7D-D的剖面图。
图中标号说明:1、闷头,2、柱式阀体,3、柱式阀芯,21、第一腔体,22、第二腔体,23、第一气孔,24、第二气孔,25、第三气孔,26、第四气孔,27、第五气孔,28、压缩空气进孔,31、第一圆柱体,32、第二圆柱体,311、中心孔,312、开口端,313、第一中心横孔,314、第二中心横孔,315、环形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7所示,一种气动控制阀,其包括一柱式阀体2、一柱式阀芯3以及一闷头1。
所述柱式阀体2为一包括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的结构,所述柱式阀芯3为一包括第一圆柱体31和第二圆柱体32的结构,所述柱式阀芯3设置在所述柱式阀体2的腔体内,所述柱式阀芯3可通过外部机构的动作在所述柱式阀体2的腔体内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万工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10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薄膜的连续电镀装置及对薄膜进行连续电镀的方法
- 下一篇:五笔汉字输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