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混合燃烧炉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90145.1 | 申请日: | 2010-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0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吴震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新金城不锈钢制品厂 |
主分类号: | F24C1/02 | 分类号: | F24C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200 江苏省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燃烧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厨房设备,尤其是一种炉子。
背景技术
目前的炉子种类很多,如柴炉、煤炉、燃气炉、电磁炉等,然而,这些炉子的生热方式基本只有一种,这样,其工作灵活性就不够高,如,遇上断电或断燃气等情况,则炉子就无法工作,另外,由于加热方式局限,因此其加热效率也有限。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合燃烧炉,该混合燃烧炉可以利用柴火或者电热进行混合燃烧,从而增强了炉子的工作灵活性,并且在混合燃烧时,可使炉子达到极大的加热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混合燃烧炉包括上方的柴火腔和下方的电热腔,所述柴火腔和电热腔之间由柴火腔底分隔,围成所述柴火腔的炉壁表面布满气孔,所述电热腔底部呈半球形,其内表面镀有红外反射膜,且所述电热腔内设有电热管,所述炉壁的外表面包裹有一层保温石棉。
作为优选,所述柴火腔底向所述电热腔侧具有粗糙的黑色表面,以使得所述柴火腔底能更好地吸收所述电热管的热辐射。
作为优选,所述电热管为环形电热管,水平设置于所述电热腔内。
作为优选,所述燃烧炉的炉口呈锅状向内凹陷,以使得锅子与炉体具有较大的接触面,使热传导效率更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该混合燃烧炉在使用时,既可以使用电热亦可以使用柴火生热,对于前者,当电热腔内电热管通电后,其辐射的热量由电热腔底部的红外反射膜反射至柴火腔底,并使柴火腔生热;对于后者,则可以直接往柴火腔内添柴,并通过火柴点燃,并使柴火腔生热,所述的两种生热方式亦可以同时进行,从而使柴火腔的加热效率升至极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混合燃烧炉的纵切面图。
图1中:1,柴火腔;11,炉壁;12,炉口;2,电热腔;3,电热管;4,底座;5,柴火腔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述的实施例中,该混合燃烧炉包括上方的柴火腔1和下方的电热腔2,所述柴火腔1和电热腔2之间由柴火腔底5分隔,围成所述柴火腔1的炉壁11表面布满气孔,所述电热腔2底部呈半球形,其内表面镀有红外反射膜,且所述电热腔2内设有电热管,所述炉壁11的外表面包裹有一层保温石棉。
另外,由一个底座4将整个所述的混合燃烧炉支撑。
上述的混合燃烧炉,所述柴火腔底5向所述电热腔2侧具有粗糙的黑色表面,以使得所述柴火腔底5能更好地吸收所述电热管的热辐射。
上述的混合燃烧炉,所述电热管3为环形电热管,水平设置于所述电热腔2内。
上述的混合燃烧炉,所述燃烧炉的炉口12呈锅状向内凹陷,以使得锅子与炉体具有较大的接触面,使热传导效率更高。
上述混合燃烧炉在使用时,既可以使用电热亦可以使用柴火生热,对于前者,当电热腔2内电热管3通电后,其辐射的热量由电热腔2底部的红外反射膜反射至柴火腔底5,并使柴火腔1生热;对于后者,则可以直接往柴火腔1内添柴,并通过火柴点燃,并使柴火腔1生热,所述的两种生热方式亦可以同时进行,从而使柴火腔1的加热效率升至极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新金城不锈钢制品厂,未经吴江新金城不锈钢制品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9014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