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制造镍锌电池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6502.7 | 申请日: | 2006-03-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644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杰弗里·菲里普;赵佳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鲍尔热尼系统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28 | 分类号: | H01M10/28;H01M2/20;H01M10/30;H01M4/24;H01M4/4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秦晨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造 电池 方法 | ||
1.一种制造可再充电电池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锌负电极材料施加到第一导电载体上以形成第一电极片;
将镍正电极材料施加到第二导电载体上以形成第二电极片;
将至少一个分隔器片布置在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之间使得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以及该至少一个分隔器片被成层以形成电池组件;
卷绕或折叠电池组件以形成三维结构,该三维结构具有的形状因子总体上对应于可再充电电池的形状因子;以及
装配可再充电电池,所述可再充电电池包括经由负内部端子电连接到第一导电载体的电池封盖,其中仅通过所述负内部端子和所述电池封盖之间以及所述负内部端子和所述第一导电载体之间的压力接触而建立所述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负内部端子包括穿孔盘、开缝盘、或H形结构;其中所述穿孔盘包括直接在所述可再充电电池的电极堆上的多个穿孔。
3.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负电极材料包括氧化锌、锌或锌合金、氧化铋、以及氧化铝。
4.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正电极材料包括氢氧化镍和/或羟基氧化镍、氧化锌、氧化钴、以及粘合剂。
5.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负内部端子为铜,可选地涂敷有锡或锡合金。
6.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载体是包括铜或铜合金的穿孔片或网眼金属。
7.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导电载体包括镍。
8.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负电极材料包括具有至多1重量百分比的碳酸盐的氧化锌。
9.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还包括:在成层以形成电池组件之前,在至少大约200℃的温度下加热所述第一电极片。
10.根据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中所述可再充电电池表现出大约3到5毫欧姆的总阻抗。
11.一种可再充电电池,包括:
第一电极片,其包括施加到第一导电载体上的锌负电极材料;
第二电极片,其包括施加到镍泡沫上的镍正电极材料;
至少两个分隔器片,其处在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之间,其中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以及所述至少两个分隔器片被卷绕成圆柱形电池的形状,并且其中所述镍正电极材料包括氢氧化镍和/或羟基氧化镍以及粘合剂;以及
电池封盖,其经由负内部端子电连接至第一导电载体;
其中所述电连接仅是通过所述负内部端子和所述电池封盖之间以及所述负内部端子和所述第一导电载体之间的压力接触而建立的。
12.根据权利要求11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镍正电极材料还包括氧化锌和氧化钴。
13.根据权利要求11的可再充电电池,其中所述负内部端子为铜,可选地涂敷有锡或锡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鲍尔热尼系统公司,未经鲍尔热尼系统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6502.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