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屏障法防治地下害虫危害作物幼苗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83574.6 | 申请日: | 2010-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6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詹秋文;林平;张从宇;胡能兵;张子学;李杰勤;陈琴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詹秋文 |
主分类号: | A01G13/10 | 分类号: | A01G13/10;A01M1/20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51 | 代理人: | 王法男 |
地址: | 233100 安徽省蚌***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屏障 防治 地下害虫 危害 作物 幼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植保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屏障法防治地下害虫危害作物幼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下害虫是农作物的大敌,它啃食作物幼苗的根系,咬断作物的地上幼茎,使幼苗死亡,造成作物缺苗断垄,农作物减产。旱地作物新品种育种研究时,通过各种研究和实验得到的作物亲本或新品种种子,大都数量极少。有时只能获得几粒种子,极其珍贵,如果遭受地下害虫的侵害,会对新品种的培育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因此在科学研究和引种工作中,保护作物幼苗不受地下害虫的危害是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农作物幼苗期的地下害虫有地老虎、金针虫和蛴螬。播种时使用杀虫的种衣剂或在种子周围使用土壤杀虫剂可以有效地杀死种子周围的地下害虫,阻止害虫在土壤中向幼苗移动。但对离杀虫剂距离较远的地老虎,白天潜藏于农田土壤中,夜晚钻出地面移动觅食,药剂处理的效果并不理想。如果采取全面的土壤化防,不但增加成本,也加重土壤污染。
采取地上防治法防治地老虎时,只有等到地老虎把有毒的幼苗吃下去后才中毒而死,所以这种方法保护幼苗也不理想。
已有技术采用化学防治杀灭地下害虫保护植物幼苗,其缺点是:
1、防治效果差,不能有效保护幼苗;
2、化学农药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
鉴于已有的化学防护法无法全面有效地保护植物幼苗,所以发明一种利用物理屏障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将幼苗与地下害虫隔离,从而对农作物育种中少量的珍贵种子幼苗起保护作用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物理屏障与化学防护相结合的方法,将幼苗与地下害虫隔离开,从而对农作物育种中少量的珍贵种子幼苗起保护作用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屏障法防治地下害虫危害作物幼苗的方法如下:
(1)制备屏障器:取壁厚0.3毫米、直径50-80毫米、上下直径相同的塑料筒,截成高度80—100毫米的两端通透圆筒备用;
(2)屏障设置:
a田间挖播种穴,向穴内浇水,施入杀虫剂;
b将种子播入穴内;
c将塑料圆筒的一端插入种子周围土壤;
d向塑料圆筒内填入细土覆盖种子;
e在塑料圆筒的外侧覆土至与田间土壤相平;
f塑料圆筒的上端高于地表50毫米;
步骤(2)中所述的杀虫剂为地下害虫杀虫剂。
本发明的要点是利用物理屏障和化学防护相结合的方法,保护植物幼苗。土壤施用地下害虫杀虫剂,保护幼苗的地下部分,同时利用塑料圆筒作为屏障,将植物幼苗与幼苗周围土壤隔离开,使地下害虫从土壤到地面都无法侵害植物幼苗,实现了本发明的目的。
本发明实施时,先在田间开出播种穴,浇水、播种,施入地下害虫的杀虫剂克百威或辛硫磷等,将种子置于穴内;把制备好的塑料圆筒立在播种穴内,使种子置于塑料圆筒内,在塑料圆筒的内外覆土至地平;使塑料圆筒的上端高于地表5cm左右,按紧塑料圆筒周围的土壤固定塑料圆筒。套在作物幼苗周围的塑料圆筒光滑坚固,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既不能穿透,也无法攀越,与地下的杀虫剂共同构成了立体的有效防虫屏障。
本发明实施时注意以下细节:
选取无色透明的无底塑料筒,便于透光,利于幼苗生长;塑料圆筒应该高于筒外地面5cm左右,以防地老虎攀越;塑料圆筒周围的土壤要按紧,以防被风吹掉。幼苗生长到不怕地老虎危害时,撤去塑料圆筒,收集保存,可以连续使用几年。同时及时收集塑料圆筒也可以防止土壤的“白色污染”,保护土壤环境。
本发明使用的杀虫剂是已有的地下害虫杀虫剂,使用方法和剂量为已有公知技术。主要是用来杀灭幼苗附近处地老虎、金针虫和蛴螬,并阻止地下害虫向根部移动,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詹秋文,未经詹秋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35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