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含钒矿石中钒的两段浸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2014.9 | 申请日: | 2010-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3575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05 |
发明(设计)人: | 田学达;张小云;田路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沙达华矿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B3/06 | 分类号: | C22B3/06;C22B34/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12 湖南省长沙市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石 浸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钒矿石中钒的两段浸出方法。
背景技术
含钒石煤和含钒粘土是我国作为钒的单独矿床开采的主要含钒资源。含钒石煤中钒的品位较低,以V2O5表示一般为1.0%左右。含钒粘土中钒的品位通常比石煤中钒的品位略高,以V2O5表示一般为1.0%~3.0%。含钒石煤和粘土中的钒以V(III)为主,有部分V(IV),V(V)很少。由于V(III)的离子半径(74pm)与Fe(II)的离子半径(74pm)相等,与Fe(III)的离子半径(64pm)也很接近,因此,V(III)几乎不生成本身的矿物,而是以类质同象存在于含钒云母、高岭石等矿物的硅氧四面体结构中。我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含钒石煤与含钒粘土提钒进行研究,70年代开始工业生产,所使用的工艺均为钠化焙烧(NaCl)-水浸或酸浸工艺。这种工艺存在两个严重缺陷,一是因为焙烧过程生成Cl2、HCl、SO2混合气体而造成环境污染,二是钒回收率普遍为45%~55%,使50%左右的钒矿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而浪费。
为改变和取代钠化焙烧工艺,科技工作者进行了钙法焙烧、空白焙烧、湿法酸浸等新工艺的研究。钙法焙烧虽然解决了大气污染问题,但焙烧过程受矿石性质影响外,焙烧气氛、时间、温度和钙盐用量等的影响也非常敏感,控制不当,容易形成难溶的硅酸盐使得部分钒被“硅氧”裹络,或者矿样中的部分钒与铁、钙等元素生成钒酸铁、钒酸钙钠、钒酸钙等难溶性化合物。空白焙烧主要是想解决石煤脱碳和低价钒的氧化问题,但焙烧设备还是传统的立窑、平窑和沸腾炉,不仅生产规模有限,而且产生高温废气与废气处理问题。湿法酸浸工艺不需焙烧,矿石可以湿磨,适合大规模生产。然而,湿法酸浸提钒工艺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为得到较高V2O5浸出率,不得不消耗大量H2SO4,生产中H2SO4用量一般为矿石质量的25%~40%,V2O5浸出率一般在65%~75%左右,超过80%的很少,V2O5回收率一般不超过70%;二是酸性浸出液的净化除杂、Fe(III)还原和pH值调整等工序需要消耗大量药剂,特别是氨水,从而导致氨氮废水的产生及处理问题。因此,含钒石煤和含钒粘土酸浸提钒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在提高V2O5浸出率和回收率的前提下,如何降低消耗和避免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钒矿石中钒的两段浸出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含钒矿石中钒的两段浸出方法:
1)第一段浸出:将含钒矿石破碎、湿式磨矿,磨矿细度为65%以上矿石粒度小于0.15mm,磨矿得到的矿浆中含钒矿石与水的质量百分比为50%~150%,将氢氟酸加入矿浆中,常温下进行钒的浸出,氢氟酸用量与含钒矿石的质量百分比为1%~10%,浸出时间0.3h~4h;
2)第二段浸出:第一段浸出完成后,将硫酸加入到矿浆中,硫酸与含钒矿石的质量百分比为5%~20%,并将矿浆加热至65℃~100℃,进行钒的第二段加温浸出,浸出时间2h~12h;两段浸出完成后,对矿浆进行过滤和洗涤,滤液和洗涤液合并为含钒浸出液。
所述的含钒矿石是指V2O5含量大于0.8%的含钒石煤或含钒粘土。
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采用两段浸出方法对含钒矿石中的钒进行浸出,第一段用氢氟酸进行常温浸出,第二段用硫酸进行加温浸出,与传统加温酸浸工艺相比,两段浸出工艺可缩短浸出时间,降低用于加温的能耗;2、采用两段浸出工艺对含钒矿石中的钒进行浸出,与单独使用硫酸浸出的工艺比较,可以节约硫酸用量5%~25%;3、含钒矿石中钒的浸出率可达85%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沙达华矿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未经长沙达华矿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20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纤探头防撞保护装置
- 下一篇:COD消解冷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