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气体断路器的阀门以及具有该阀门的气体断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81200.0 | 申请日: | 201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2461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20 |
发明(设计)人: | 裵埰允;崔锺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LS产电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33/91 | 分类号: | H01H33/91;H01H33/53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5 | 代理人: | 黄威;张彬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气体 断路器 阀门 以及 具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气体断路器的阀门,尤其涉及一种能够在断路器中切断电流或控制气体流动的用于气体断路器的阀门。
背景技术
断路器指的是一种防护装置,其平时通过作为导体来运行以提供电力,但在事故发生时快速切断电流。气体断路器指的是使用气体作为媒介来执行切断和绝缘的断路器。
这种气体断路器在其内采用多个用于控制气体流动的阀门。在连续自动膨胀型断路器的情况下,使用的是这样一种阀门:其配置为当气体相对于一个方向具有大于特定值的压力差时允许气体流动,甚至当气体相对于另一方向具有微小压力差时也允许气体流动。快速操作阀门极大地影响断路器的性能提高和可靠性。
图1和图2示出了用于气体断路器的阀门的一个实例。参考图1和图2,阀门安装在气缸10中,气缸10形成气体断路器的外形并在其内设置有气流通道。在气缸10中布置有阀门固定支架20,在气缸10的中央部处布置有套筒22。阀门包括第一挡板30、第二挡板40以及分别形成在第一挡板30和第二挡板40处以便彼此不重叠的通孔32和42。阀门固定支架20布置在第一挡板30和第二挡板40之间,并设置有与通孔32和42相通的通孔(未示出)。因此,当第一挡板30和第二挡板40都处于与阀门固定支架20紧密接触的状态时,不能发生气体流动。另一方面,当第一挡板30和第二挡板40中的至少一个与阀门固定支架20分开时,可以发生气体流动。
第一挡板30和第二挡板40被配置为可沿处于插入状态的定位销50滑动。第一挡板30接收由布置在定位销50和安装凸缘54之间的螺旋弹簧52产生的朝向第二挡板40的弹力。定位销50固定到阀门固定支架20上。
图2的左侧图示了‘A’的压力高于‘B’的压力的情况,而图2的右侧图示了相反的情况。如果‘A’的压力高于‘B’的压力,则第二挡板40朝向第一挡板30移动从而紧密接触阀门固定支架20。第一挡板30通过螺旋弹簧52的弹力来紧密接触阀门固定支架20。由于第一挡板30和第二挡板40都紧密接触阀门固定支架20,因此不能发生气体流动。
如果压力逐渐增大到大于弹簧的弹力,则所述压力就通过第二挡板40的通孔42施加到第一挡板30上。因此,第一挡板30向下移动从而与阀门固定支架20分开。结果,‘A’内的气体被引入到‘B’中。另一方面,如果‘B’的压力高于‘A’的压力,则第一挡板30向上移动从而紧密接触阀门固定支架20。此时,第二挡板40也向上移动来打开气流通道,并且‘B’内的气体被引入到‘A’中。
但是,现有的用于气体断路器的阀门可能具有以下问题。
气流通道是通过布置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处以相互交叉的通孔而设置的,因此限制了气流通道的面积。更具体地,如果形成在一个挡板处的通孔加宽了,则形成在另一个挡板处的通孔不得不变窄。这可能导致在气流通道的面积的增加上受到限制。结果,可能增大气体的流动阻力,并且可能限制设计自由度。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体断路器,其具有能够通过最大化在阀门面积中占用的流动通道面积来减小流动阻力的阀门。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气体断路器的阀门,其能够通过最大化在阀门面积中占用的流动通道面积来减少流动阻力。
为了实现这些和其它优点并且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如此处所体现并概括描述的,提供了一种气体断路器,包括:气缸,其构成气体断路器的外形,并在其中设置有气流通道;隔板,其具有通孔,并被配置为隔开气缸的内部;套筒,其同轴地布置在气缸中;阀体,其插入套筒中,并安装在隔板下方以沿着套筒进行往复运动;弹性件,其被配置为在阀体的底面上向上施加弹力;以及挡板,其插入套筒中,并安装在阀体和隔板之间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其中,阀体设置有多个排放口,并且排放口通过挡板的移动来打开和关闭。
阀体可形成为具有一个开口侧面的圆筒形状。
排放口可沿圆周方向布置在阀体的底面上,挡板可形成为圆盘形状。
弹性件固定凸缘可安装在套筒处,并且弹性件可布置在阀体的底面和弹性件固定凸缘之间。
此处,弹性件可被实施为螺旋弹簧,并可被插入式地固定到套筒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LS产电株式会社,未经LS产电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812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发光元件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具有金刚石防护层的绝缘子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