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竹蛏亲贝催产和受精卵采集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8150.0 | 申请日: | 201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6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陈爱华;姚国兴;吴杨平;张志伟;张曹进;吴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26007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竹 蛏亲贝 催产 受精卵 采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竹蛏亲贝人工催产养殖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竹蛏亲贝催产和受精卵采集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竹蛏个体大,出肉率高,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种类齐全,肉嫩味鲜,是重要的海产珍稀贝类,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但自然资源很少。目前大竹蛏商品均依靠采捕自然资源,市场体格为60~100元/kg,是传统养殖贝类价格的5~10倍。由于市场利益的驱使,高强度捕捞已使其资源呈现明显的衰退趋势,所以开展大竹蛏人工繁育与增养殖技术的研究,向市场供应更多的大竹蛏商品,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众所周知,成功获得受精卵是开启整个育苗过程的第一步。关于大竹蛏人工育苗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内研究机构也仅有两家: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和山东省日照市水产研究所。大竹蛏为穴居型贝类,而传统的经济贝类如文蛤、青蛤、泥蚶、杂色蛤等都为埋栖型贝类。其他贝类的催产方法一般采用:亲贝起捕后经阴干刺激,悬挑挂于催产池内进行催产。当池内受精卵达到一定量后及时把亲贝移出,再另放一池进行排放。这样的催产方式一是要求起捕亲贝;二是要求长时间阴干刺激对亲本的成活率影响不大,如文蛤在气温28℃以上的条件下阴干48小时后成活率达到95%以上。而大竹蛏壳薄易碎,多次起捕亲贝死亡率高,加之大竹蛏起捕时进出水管受刺激就会发生自切现象,对其生长有影响。另外大竹蛏外套膜具开放型特点,两壳不能完全闭合,离水后易失水,长时间进行阴干刺激后导致亲贝成活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竹蛏亲贝催产和受精卵采集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亲本利用率高、催产效果好、受精卵采集方便快捷、孵化率高达72%、育苗成活率高等优点,只需较少数量的亲贝即可获得当年人工育苗所需的受精卵数量,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的一种大竹蛏亲贝催产和受精卵采集的方法,包括:
(1)亲贝采集
采集壳表面光滑,足和外表无机械损伤,健康,活力强,壳长在8~11cm的亲贝,准备促熟培育;
(2)亲贝促熟培育
将上述亲贝置于催产池暂养,暂养密度1.5~2.5kg/m2,每天换水1次,换水量为80%,饵料密度保持5~10×104cell/ml,连续充气培育;
(3)催产
当亲贝的肥满度达到85%以上时,解剖性腺发现精卵呈自流状时即可进行催产,步骤如下:先将催产池内的水放干,用水泵冲洗沙层表面以粪便等,干露2小时后,先用金藻藻液淹没整个池底面刺激亲贝20~25分钟,然后进沙滤海水至水位70cm,连续充气;
(4)受精卵采集及孵化
当受精卵在催产池中的密度达到10~15个/ml后,通过虹吸原理迅速将受精卵移入到培育池中进行培育,受精卵的孵化密度在4~6个/ml,孵化水温19-25℃。
所述的催产池池底与水平面成15°角,池底铺有15cm厚的粗沙,粗沙的直径为0.5mm<Φ<1.0mm;
所述的金藻藻液的密度为100-150万/毫升,藻液的pH值9.3左右;
当催产池中的受精卵移入到培育池后,再次向催产池中加入金藻藻液淹没整个池底面刺激亲贝20~25分钟,然后进沙滤海水至水位70cm,进行亲贝的二次催产。
对于亲贝群体而言,产卵是多批次的,但对于个体而言,产卵是一次性的。如果性腺发育不同步,势必会导致产卵不同步,从而给生产管理带来操作上的不便。所以通过对亲贝进行人工促熟培育,精心管理,提供适宜的条件,使性腺发育达到同步的目的。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亲贝的采集、促熟暂养、催产、受精卵采集以及孵化。在亲贝性腺进入成熟期后采集亲本,放于催产池内进行促熟培育,控制培育密度,提供充足的适口饵料,每日换水,及时清除死蛏、残饵与粪便等污物。当解剖亲贝观察,发现性腺饱满成自流状时进行催产,即达到所谓的排放期。在不需起捕亲贝、保持亲贝处于自然生长环境下,采用短时间阴干法、pH升高法和流水法共同完成对亲本的刺激,实施催产,催产效果好。产卵后,由于催产池池底比培育池池底高60cm以上,根据虹吸原理可迅速将受精卵移入到培育池内,迅速洗卵,及时改善孵化条件,控制孵化密度,提高了受精卵孵化率,为苗种生产提供了优质的苗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未经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81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