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重离子纳米孔径膜保鲜袋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7946.4 | 申请日: | 2010-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415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2 |
发明(设计)人: | 周静;刘永辉;周书华;傅元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5D30/02 | 分类号: | B65D30/02;B65D33/01;B32B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41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子 纳米 孔径 保鲜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物件或物料存储或运输的容器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离子纳米孔径膜保鲜袋。
背景技术
保鲜袋,主要是指用食品保鲜膜制作的用于保藏蔬菜、水果、谷物、熟食等其他食物的袋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非常广泛。保鲜袋按制作材质分为聚乙烯(PE)、聚氯乙稀(PVC)、聚偏氯乙稀(PVDC)等种类。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保鲜袋无论是哪种材质,材料本身都是无孔、不透气的,因此,虽然在出厂前经过消毒灭菌处理,如果保鲜袋进行密封包装,与新鲜空气完全隔离(真空等特殊包装除外),其中的食品(尤其是水果、蔬菜和粮食)自身发出的乙醇、二氧化碳等气体无法排除,食品又处于无氧呼吸状态,因此,极易导致所包装的食品腐烂变质。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针对现有技术中有关保鲜袋不透气的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既可以顺利排除食品自身发出气体,解决无氧呼吸的问题,又阻止细菌等微生物进入的保鲜袋。
(二)技术方案
一种重离子纳米孔径膜保鲜袋,在袋壁开有1~4个孔,孔为圆形或其他形状,孔的面积为50~8000平方毫米。关键在于,采用热压法或粘贴法将重离子纳米孔径膜完全覆盖住袋壁的开孔。
所述的重离子纳米孔径膜是采用加速器加速的重离子辐照与保鲜袋相同材质的薄膜,经紫外线敏化、蚀刻而成。
(三)发明效果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制备的保鲜袋,由于重离子纳米孔径膜具有透气、透水纳米级孔径孔道,放置在其内的食品既可以与新鲜空气接触,利于保鲜,同时,食品发出的乙醇、二氧化碳等气体可以随时排除,食品不易腐烂变质。还有,采用加速器加速的重离子辐照所产生的纳米孔膜无放射性残留,最适宜用于食品包装。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串列加速器上,以负离子源产生S-1离子,在将其加速后再将其剥离成11个正电荷的S+11离子,加速器头部高压为10MV,经加速后产生能量为120MeV的硫离子束,束流强度为40微毫安,在左10度管道上辐射在聚乙烯基膜上,照射时间微0.8秒。再将照射后的基膜用功率为100瓦紫外线灯照射敏化,灯与基膜的距离为10厘米,敏化时间为60分钟。然后将敏化后的基膜放到浓度为5个当量的NaI溶液里进行蚀刻,蚀刻时间为2小时,蚀刻温度为70度。蚀刻出清晰图案后,利用弱酸溶液和10兆欧的高纯水清洗,经过温度50度烘箱烘干以后,生产出的重离子纳米孔径膜的直径为10~100纳米,开孔率为3%~5%。
将聚乙烯保鲜袋的袋壁开有直径为10毫米的4个圆孔,再用热压的方法将上述制备的重离子纳米孔径膜完全覆盖住袋壁的圆孔,并牢固固定,即得能透气的保鲜袋。
将待储存的食品放入上述制作好的保鲜袋中。如需要,还可以再加开放式的外包装,如纸盒、透气的塑料容器等。也可以作进一步的辐射消毒灭菌。
实施例2
同实施例1,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串列加速器上辐照聚氯乙稀,经过紫外线敏化、蚀刻等工序,制备出重离子纳米孔径膜的直径为200~400纳米,开孔率为2%~3%。将聚乙烯保鲜袋的袋壁开有面积为50平方毫米的方孔2个,再用粘贴的方法将上述制备的重离子纳米孔径膜完全覆盖住袋壁的方孔,并固定。
实施例3
同实施例1,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的串列加速器上辐照聚偏氯乙稀,经过紫外线敏化、蚀刻等工序,制备出重离子纳米孔径膜的直径为500~800纳米,开孔率为1%~2%。将聚偏氯乙稀保鲜袋的袋壁上设置1个直径为100毫米的圆孔,再用热压的方法将上述制备的重离子纳米孔径膜完全覆盖住袋壁的圆孔,并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79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