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马达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6063.1 | 申请日: | 2010-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005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饭泽毅;中村英昭;殿贝佳英;河合义则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2K13/00 | 分类号: | H02K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胡晓萍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马达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特别关于一种内置于携带通讯机器(例如携带电话)、携带信息终端机器、游戏机器等中,用作携带电话的呼叫功能等的振动产生源的小型的马达。
背景技术
迄今为止,作为此种领域的技术,有日本特开2003-275683号公报。于该公报中所记载的马达中,在由上壳与下壳构成的框体内配置有转子,于该转子中固定有平板状的整流器。与整流器滑接的刷子固定于可安装在下壳的下基板上。该下基板自框体突出,于下基板的自由端部设置有用于连接安装于框体的外周面的连接头的端子部(端子)。如此,通过使下基板的端子部露出,可实现与连接头的连接的容易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75683号公报
然而,于每次配合携带电话等机器而变更连接头时,存在如下的问题点,即不得不变更设置于下基板上的端子部的形状、配置位置,且不得不变更亦考虑了刷子的下基板整体的设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变更刷子组件整体的设计,而实现端子的形状、配置位置的变更的容易化的马达。
本发明的马达,其具有与以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芯部一体地旋转的整流器、以及包围芯部的环状的磁铁,其技术要点在于:其具备:
框体,其收纳整流器,并且由上壳与下壳构成;以及
刷子组件,其具有相对于整流器滑接而供电的刷片;且
刷子组件具有:主体部,刷片于其前端侧突出地配置,导通于刷片的第1连接部配置在其后端侧,于相对于轴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上朝整流器移动,而使刷片接触整流器;以及外部连接基板,其前端侧具有面对第1连接部而配置的第2连接部,后端侧具有导通于第2连接部的端子,且端子自框体突出地配置。
该马达中所应用的刷子组件具有设置有刷片的主体部与设置有端子的外部连接基板。因此,仅需变更外部连接基板,便可容易地对应于外部端子,而可实现扩张性较高的马达。而且,由于第1连接部与第2连接部呈相对构造,因此可容易地进行使用焊锡、激光等的连接。尤其,易于将回流焊锡配置于第1连接部与第2连接部的间,仅需使刷子组件通过回流炉,便可完成焊锡作业,因此可使刷子组件的制造自动化。
另外,外部连接基板具有配置有端子的基板主体部、以及配置有第2连接部且自基板主体部向前方突出的安装部,较佳为于主体部形成有供安装部嵌合的凹部,且于凹部的底面配置有第1连接部。
若采用此种构成,则仅需将外部连接基板的安装部嵌入至主体部的凹部内,便可使第1连接部与第2连接部确实地相对。
另外,较佳为于安装部的基端侧形成有用于使安装部的宽度变窄的收缩部,且于主体部的凹部的后端侧形成有进入至收缩部中的卡止凸部。
若采用此种构成,则即使自外部对外部连接基板施加不合理的力,由于卡止凸部卡在收缩部中,因此外部连接基板难以自主体部脱落,以此,于受到自外部的冲击或安装到机器上时,可使第1连接部与第2连接部的接合脱落的现象消失。
另外,较佳为该马达具备将刷子组件朝相对于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引导的引导机构,引导机构由舌片部以及一对大致平行的引导片构成:该舌片部形成于下壳上,具有朝相对于轴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方向延伸的引导面;该一对大致平行的引导片设置于主体部上,并且以自两侧夹入舌片部的方式沿引导面滑动;于引导片的后端形成有抵接于舌片部的自由端的卡止凸部。
若采用此种构成,则可防止舌片部上的刷子组件的不稳定,通过使舌片部的自由端抵接于卡止凸部,于组装马达时,可使刷子组件的移动量固定。
根据本发明,可不变更刷子组件整体的设计,而实现端子的形状、配置位置的变更的容易化。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马达的一实施形态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马达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转子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将刷子组件组装于下壳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刷子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7是刷子组件的分解立体图。
图8是刷子组件的立体图。
图9是刷子组件的俯视图。
图10是刷子组件的仰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马达
11:上壳
14:磁铁
19:框体
21:下壳
21b:舌片部
22:轴
32:芯部
33:整流器
45:刷子组件
46:主体部
47:刷片
48:端子
50:外部连接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电产科宝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60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境监测物联网系统
- 下一篇:高弹PVC合成革及其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