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反应型路面防水粘接材料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4773.0 | 申请日: | 2010-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143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阎光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阎光生 |
主分类号: | C09J195/00 | 分类号: | C09J195/00;C09J109/06;C09J157/02;C09J11/06;C09J9/00;E01C7/00;E01C7/32;E01D19/08;E04B1/64 |
代理公司: | 重庆志合专利事务所 50210 | 代理人: | 胡荣珲 |
地址: | 40008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反应 路面 防水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防水粘接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反应型路面防水粘接材料。
背景技术
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由于沥青路面具有良好的行车舒适和优良的使用性能,常被建设和施工单位广泛采用。而在高速公路施工中,常需要采用沥青基类防水粘接材料,类型主要有水溶性防水粘接材料、溶剂型防水粘接材料、反应型防水粘接材料。其中,水溶性防水粘接材料、溶剂型防水粘接材料的防水性、粘接性以及耐久性较差,反应型防水粘接材料虽然具有粘接性、耐久性好的优点,但因其有成本高,施工不方便、污染大等缺点,阻碍了反应型防水粘接材料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应用和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一种复合反应型路面防水粘接材料,所述材料具有防水粘结性能好、施工方便、经济、环保、耐久、应用范围广泛和价格便宜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路面、桥面以及特殊建筑的防水粘结。
本发明的第一种技术方案是复合反应型路面防水粘接材料,由合成橡胶、丁苯橡胶、石油树脂、改性70号基质沥青、无苯溶剂或无卤溶剂或异构烷烃溶剂、碳酸二甲酯组成,其各组分的重量份为:
791h合成橡胶 2-6份;
丁苯橡胶 0.5-1份;
石油树脂 5-20份
改性70号基质沥青 15-30份;
无苯溶剂或无卤溶剂
或异构烷烃溶剂 15-30份;
碳酸二甲酯 15-30份。
本发明的第二种技术方案是复合反应型路面防水粘接材料由合成橡胶、丁苯橡胶、石油树脂、改性70号基质沥青、无苯溶剂或无卤溶剂或异构烷烃溶剂、碳酸二甲酯、醋酸丁酯组成,其各组分的重量份为:
合成橡胶 2-6份;
丁苯橡胶 0.5-1份;
石油树脂 5-20份
改性70号基质沥青 15-30份;
无苯溶剂或无卤溶剂
或异构烷烃溶剂 15-30份;
碳酸二甲酯 15-30份;
醋酸丁酯 5-15份。
其中,醋酸丁酯具有加快反应速度的作用。
所述合成橡胶采用型号为791h的合成橡胶。
所述丁苯橡胶采用型号为1502的丁苯橡胶。
所述石油树脂采用型号为C5的石油树脂。
本发明采用的791h-合成橡胶、丁苯橡胶、C5石油树脂、改性70号基质沥青均为天然环保材料,其中791h-合成橡胶可以加强材料的粘接好,可以大大提高本发明粘接材料的粘接性能;无苯溶剂、无卤溶剂、异构烷烃溶剂、醋酸丁酯为欧洲环保标准材料,无毒,可以大大降低本发明粘接材料的毒性,利于环保;改性70号基质沥青低气温下,剥落性好,可以直接用于铺路,方便本发明粘接材料的施工。
本发明所述重量份可以采用克或千克等计量单位。
本发明所述粘接材料外观为黑色粘稠液体(单组份),其主要成分为天然沥青与石油沥青共混物中加入石油基活性反应物质,其中,石油基活性反应物质能充分接触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硫等活性气体发生共聚性物理化学反应,产生具有一定强度的弹性胶质材料,形成初步固化的防水粘接层,使防水粘接层本身形成初步的内聚力,可以有效抵抗防水粘接层的脱层,防止施工车辆以及高温沥青混凝土铺筑设备破坏防水粘结层。初步固化的防水粘接层,在碾压作用下,其骨料大颗粒嵌入防水粘接层中,形成了高弹塑性的防水粘结层。铺路时,当路面材料滩铺并压实后,粘接材料与路面基层材料牢固的形成抓紧并与深入到新滩铺沥青混凝土的毛细孔中,使基层材料与粘结材料抓紧为一个整体。
表1 为本发明所述粘接材料与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土工布性能对比
本发明所述粘接材料在新铺石子路面可直接喷涂,因有超强的弹性和超强的复合反应功能而迅速将基层石子和上层材料复合反应在一起使其起到防水粘结的作用而使路面使用寿命延长。本发明所述粘接材料具有防水粘结性能好、施工方便、经济、毒性低、环保、耐久、应用范围广泛和价格便宜等优点。主要用于水泥混凝土桥面的防水粘结、钢桥面的防水粘结、复合式路面的防水粘结、隧道路面的防水粘结、陡坡路段的防水粘结、特殊建筑的防水粘结、屋面防水等,本发明所述粘接材料还可以用于重要军事设施建筑复合防水粘结(拌合在施工材料中)。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阎光生,未经阎光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47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