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噪音机箱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3849.8 | 申请日: | 2010-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9501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1-19 |
发明(设计)人: | 吴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8 | 分类号: | G06F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栗若木;王漪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噪音 机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低噪音机箱。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计算机功能的升级换代,计算机内高功耗零部件增多,计算机内发热越来越多,这就要求计算机有更高的散热性能。计算机主要散热方法为风冷,采用吹风的方法使得发热部件产生的热量被迅速带走。风冷方式简单、有效成本低,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但是,随着计算机对散热的要求越来越高,风冷中风扇功率随之提高,以达到相应散热要求。风扇功率的提高带来了新问题,那就是产生较高噪音,影响操作者的使用,严重时使人无法忍受。另外,现代人类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噪音污染也是人们所不能忍受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高散热性能且噪音低的环保风冷机箱。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低噪音机箱,包括:
进风道,所述进风道设置在机箱内一侧,所述进风道内设置有用于散热的进风风扇;
出风道,所述出风道设置在所述机箱内与所述进风道相对的一侧,所述出风道内设置有用于散热的出风风扇;
消音通道,所述消音通道连接设置在所述进风道与出风道之间,所述消音通道内设置有需要散热的发热部件,所述消音通道径向面积大于所述进风道与出风道径向面积。
进一步,所述消音通道内侧壁上设置有吸声衬。
进一步,所述进风道连接所述机箱的进风口与所述出风道连接所述机箱的出风口均设置有多孔金属丝网。
进一步,所述吸声衬为多孔吸声材料。
进一步,所述消音通道的径向面积为所述进风道与出风道径向面积的5-50倍。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中消音通道径向面积大于进风道与出风道径向面积,消音通道形成宽大的消音内腔,使得声波传导通道出现截面面积突变,从而阻挡声波传导,达到消除噪音的目的。
2、本发明消音通道内侧壁上设置吸声衬,可进一步消除噪音,使得本发明的噪音更小。
3、本发明在出风口与进风口上设置多孔金属丝网,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还可进一步消除噪音,提升本发明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种低噪音机箱消音原理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种低噪音机箱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A为入射声波,B为发射声波。本发明的消音原理在于设置消音空腔,使得声音传导通道出现截面面积突变,影响声波传播,从而有效消除噪音。该消音空腔利用管道截面突然扩张(或收缩)造成通道内声阻抗突变,使得沿管道传播的某些频率的声波无法通过消音空腔而反射回声源去。由于声波无法通过该消音空腔,也就传不出去,从而达到消音的目的。
如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进风道1、出风道2与消音通道3,C为风向。进风道1与出风道2便于通风,消音通道3内可消除噪音。
进风道1设置在机箱4内一侧,进风道1内设置有用于散热的进风风扇11。该进风风扇11为轴流风扇,可采用吹风风扇。
出风道2设置在机箱4内与进风道1相对的一侧,出风道2内设置有用于散热的出风风扇21。该进风风扇21为轴流风扇,可采用抽风风扇。
进风道1连接机箱4的进风口12与出风道2连接机箱4的出风口22均设置有多孔金属丝网5。本发明在出风口22与进风口12上设置多孔金属丝网5,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还可进一步消除噪音,提升本发明性能。
消音通道3连接设置在进风道1与出风道2之间,消音通道3内设置有需要散热的发热部件41,消音通道3径向面积大于进风道1与出风道2径向面积。
本发明中消音通道3径向面积大于进风道1与出风道2径向面积,消音通道3形成宽大的消音内腔,使得声波传导通道出现截面面积突变,从而阻挡声波传导,达到消除噪音的目的。
消音通道3径向面积与进风道1及出风道2径向面积相比,越大消音效果越明显,但是如果消音通道3径向面积过大,会降低设置在消音通道3中发热部件41的散热功能。综合看来,消音通道3的径向面积为进风道1与出风道2径向面积的5-50倍可兼顾平衡散热与降噪功能。
消音通道3内侧壁上设置有吸声衬31,该吸声衬31为多孔吸声材料。吸声衬31为阻性消音,阻性消音原理是利用多孔吸声材料的吸声作用,使得沿通道传播的噪音不断被吸收而逐渐衰减。把多孔吸声材料固定在消音通道内侧壁上,或按一定方式在消音通道中排列起来,就构成了阻性消音器。当声波进入该阻性消音器内,会引起多孔吸声材料中的空气和纤维振动,由于摩擦阻力和粘滞阻力,使得一部分声能转化为热能散失掉,就起到了消音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未经浪潮(北京)电子信息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38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