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荧光灯管加工机的加热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10272334.6 | 申请日: | 2010-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18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朱雪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筑紫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23/043 | 分类号: | C03B23/043;H01J9/24 |
代理公司: | 常熟市常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13 | 代理人: | 何艳 |
地址: | 215511 江苏省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灯管 加工 加热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制品成形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荧光灯管加工机的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节电意识的不断强化,节能灯具的用量与日俱增。在节能灯具中,不少节能灯的灯管是螺旋形的或者是U形的。传统的对螺旋形灯管的加工方式是由工人将需要成形的管坯置于高温喷灯或类似的装置上软化到可变形的程度,再通过模具成形,因而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现场环境恶劣,加工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能自动对需要成型的管坯进行加热而藉以体现改善加工效率、降低工人作业强度的荧光灯管加工机的加热装置。
本发明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荧光灯管加工机的加热装置,它包括加热炉本体,特点是:所述的加热炉本体包括一对彼此以面对面的方式设置在螺旋形灯管加工机的机架上的并且两者之间还保持有通道的上、下炉体,在上炉体内设置有第一电加热棒,在下炉体内设置有第二电加热棒,并且,第一电加热棒处于上炉体的第一保温层内,而第二电加热棒处于下炉体的第二保温层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保温层的材料为石棉。
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自动而高效地将需要加热的管坯加热到可成形的程度以供螺旋形灯管加工机的螺旋形灯管成形机构成形,因此不仅可以提高灯管生产效率,而且还可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荧光灯管加工机的加热装置配置在荧光灯管加工机上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组装结构图。
图3为荧光灯管加工机的成形灯管提取机构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见图1和图2,给出了本发明的加热炉本体2配置于螺旋形灯管加工机上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在图1和图2中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形状构造并不受到图示限制的机架1,本发明的优选而并非绝对限于的管坯加热机构的加热炉本体2的上炉体21通过图示的两组吊杆212与机架1的机架上横梁11固定,即由两组吊杆212将上炉体21处于悬挂状态。上炉体21包括一组第一电加热棒211,该组第一电加热棒211被材料优选为石棉的第一保温层213所包容。加热炉本体2的下炉体22安置在支架222的上端,而支架222 的下端支承在机架1的底部,下炉体22包括一组第二电加热棒221,该组第二电加热棒221被材料同样优选为石棉的第二保温层223所包容。上、下炉体21、22之间保持有足以供最大外径的管坯7通过的通道23,以目前的图2所示的位置状态为例,上、下炉体21、22的前侧构成为通道入口231,而上、下炉体21、22的后侧构成为通道出口232,管坯7从通道入口231引入经通道23后从通道出口232引出,整个过程由管坯喂入机构3来担当。
由于上、下炉体21、22之间保持有通道,因此,上、下炉体21、22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即由图2所示的左、右两侧构成有不封闭的缺口,在上、下炉体21、22处于工作状态下,即处于对管坯7加热状态下,热量会从通道23的左、右两侧散发,不利于节约能源,因此,本发明在上炉体21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即前述的左、右两侧各固设有一L形的保温挡板214,藉由该对保温挡板214起到良好的保温作用而体现节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筑紫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筑紫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23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