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版本升级方法和路由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010271806.6 | 申请日: | 2010-09-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136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1-07-27 |
发明(设计)人: | 白涛;刘飞;林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56;H04B1/74;G06F9/44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版本 升级 方法 路由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版本升级方法和路由设备。
背景技术
当前,一般电信级设备的可用性指标要求能达到0.99999,其对应的年中断业务时间是5分钟。通信设备因硬件软件复杂有大量换版本升级的需求,因换版本升级导致的业务中断时间也是要算进设备的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中的。所以,如何减少设备的升级次数和版本升级时的业务中断时间便是每个设备商需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补丁技术主要解决版本中发现的bug,对于较小的特性也可通过补丁解决。但补丁无法解决大版本升级问题。
不间断业务升级(In-Service Software Update,ISSU)升级技术,主要用于解决软件不间断升级问题,对于目前高端通信设备采用的硬件转发,能力较为有限。软件ISSU升级能解决因软件变化导致的不同版本间的不间断升级问题,在硬件逻辑变化后这种升级方式无能为力,一般采用接口板重启的方式进行升级。
目前还有一种采用硬件冗余方案来进行的升级技术,但对硬件和组网要求较高,通常要求两块接口板互为备份,且要求接入侧为双归属模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为提供一种版本升级方法和路由设备。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版本升级方法,应用于包括主用主控板、备用主控板和至少一块接口板的路由设备中,包括:
所述备用主控板获取主控板升级版本,所述接口板获取接口板升级版本,所述接口板升级版本包括接口板软件升级版本和接口板硬件升级版本,所述接口板软件升级版本兼容所述接口板的原版本的数据转发功能;
所述备用主控板以所述主控板升级版本启动,所述接口板在原接口板软件版本继续运行的情况下,启动所述接口板软件升级版本;
对所述接口板进行接口板软件版本切换,使所述接口板软件升级版本控制所述接口板的硬件;
在确定所述接口板软件版本切换已完成后进行主控板切换,将所述备用主控板切换为主用状态,成为新主用主控板,并将所述主用主控板切换为非主用状态;
所述新主用主控板进行路由收敛,生成新路由转发表项,并将所述新路由转发表项发送至所述接口板;
所述接口板根据所述接口板硬件升级版本对所述硬件进行升级,并将所述新路由转发表项更新至所述硬件。
一种路由设备,包括主用主控板、备用主控板和至少一个接口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备用主控板包括:
主控板升级版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主控板升级版本;
主控板升级版本启动单元,用于启动所述主控板升级版本;
主控板状态切换单元,用于在确定所述接口板软件版本切换已完成后进行主控板切换,将所述备用主控板切换为主用状态,成为新主用主控板,将所述主用主控板切换为非主用状态;
路由转发表生成单元,用于在所述主控板切换完成后进行路由收敛,生成新路由转发表项;
路由转发表发送单元,用于将所述新路由转发表项发送至所述接口板;
所述接口板包括:
接口板升级版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接口板升级版本,所述接口板升级版本包括接口板软件升级版本和接口板硬件升级版本,所述接口板软件升级版本兼容所述接口板的原版本的数据转发功能;
接口板软件升级版本启动单元,用于在原接口板软件版本继续运行的情况下,启动所述接口板软件升级版本;
所述软件版本切换单元,用于对所述接口板进行接口板软件版本切换,使所述接口板软件升级版本控制所述接口板的硬件;
硬件升级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接口板硬件升级版本对所述硬件进行升级;
路由转发表项更新单元,用于将所述新路由转发表项更新至所述硬件。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在进行主控板版本升级和接口板软件版本升级的过程中没有停止接口板的硬件转发,使得在进行版本升级的过程中数据报文转发的中断时间大幅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图2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展开详细说明。但需要注意,下面的这些实施例,仅为帮助理解技术方案所举的例子,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版本升级方法,适用于一种包括主用主控板、备用主控板和至少一个接口板的路由设备中。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的内容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102718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干旱区红枣膜下滴灌节水方法
- 下一篇:微网用神经网络能量协调控制器